柚子甜專欄|台南旅居日記:來一場不必夠好,也能很好的人生

原文刊載《女人迷》:柚子甜專欄|台南旅居日記:來一場不必夠好,也能很好的人生

自從去年到清邁旅居一個月之後,我就愛上這樣的生活體驗。

以前我是被栓在公司的上班族,休個兩天假都要早早請示,遞假單以前還要捏著指頭計算,怎樣請可以玩最久、請的天數又最少。直到四年前,我遞出人生最後一張離職單,從此只要不餓死,想在天底下哪個角落躺多久都沒關係。因著自由工作者的罕見特權,我開啟了常人難以實現的「旅居」生活──放不下台北的家人和感情,那就偶爾出個遠門,想去的地方小小住一下吧!到某個有興趣、想好好地,跟那塊土地耳鬢廝磨的地方,找個房子,付一個月的租金,提著簡單的家當,就能安頓下來。

為什麼這次要選台南?總會有人問我。可能因為我喜歡古城吧,就像清邁那樣的地方,走到哪裡都有故事、都有傾頹的磚瓦、都有人去樓空的美麗與惆悵,只怕你不想懂,不怕它沒有深度讓你懂。那天我提著行李,入住了網路上找的月租房,老房子的分租出來的單人空間,簡單的一桌一床一書櫃,共用衛浴和廚房洗衣機,有一個室友,文文靜靜的,她早起我貪睡,她早睡我夜歸,作息很不一樣,沒有磨合的困難。

以前我以為旅居只是換個地方住,拉長時間的玩樂,靠著異鄉的新奇,把原本生活的沉悶代謝出來。但來台南之後,我發現自己只對一半。之前我在清邁住的是飯店,日日有人打掃鋪床,語言也不通,沒辦法做心靈個案,每天就只能玩、按摩、偶爾寫文章,身心要不舒爽也難;但這次來到台南,書稿、專欄一樣都不能少、諮詢個案排很滿,還有開課,工作總時數相當驚人;老房子也不比飯店時髦,不比台北的家方便,雖然要什麼,東湊西湊是找得到,但是得諸多將就。

可是我問自己過得好嗎?答案卻是大大地點頭。即使工作量跟台北一樣重,在台南工作時的心情,卻比台北輕快非常多,原來不是工作量的問題,那到底是什麼?我回頭細細比對「旅居生活」的各項元素,挖掘出兩件最大的不同點──他們在日常中影響我們很深,只是我們平常是浸泡在鍋裡的青蛙,沒發現自己已經被滾水燙傷了。

影響生活元素之一:噪音,是精神的過敏原
來到台南以後,除了第一晚不習慣以外,之後夜夜都像綁了鉛塊一樣,咚地一聲就沉到睡眠的海底,下次自然醒已然天亮,我不知道該為自己高興呢?還是為了人竟然可以只因為「找回生物本能」高興而悲哀。從小到大在台北住慣了,近年還搬到人口稠密的住宅區,樓上刺耳的鑽牆聲、隔壁新生兒倔強的哭鬧聲,咚咚咚的踩踏地板的玩鬧聲,貨運猛踩油門飆過的引擎聲,房門外永遠有人時不時叫你的大喊聲,是我日常的生活節奏。

埋在噪音裡過日子的人,很難發現噪音影響的劇烈。精神被一點一滴的敲出裂痕,睡不安穩是正常,卻以為自己有睡眠障礙。來到台南之後,我每天都睡得像嬰兒一樣,其中改變最大的就是環境噪音。我在台南的住所位處小巷,完全聽不到馬路的車聲;社區人口高齡,沒有小孩沒有裝潢,只有老人家靜靜地在門口曬太陽,連騎摩托車回家,引擎都會劃破巷弄的寧靜。唯一比較巨大的聲響,是上空偶爾有戰鬥機掠過,但三五秒後,依舊安靜到只聽得見電扇嗡嗡運轉,以及自己敲打鍵盤的聲音。

少了噪音,身心日日輕盈愉悅,思緒不被打斷,情緒自然穩定,晚上睡得極好。才發現原來噪音,是很多人的精神過敏原。

趕著在回台北前買副好一點的耳塞,以後不用客氣,覺得台北吵,耳塞隨時塞上就是了。

影響生活元素之二:想要更好,反而更煩躁
第二個旅居生活最大的不同,在於生活「無法控制」。

雖然我喜歡老房子,但真要從物質條件講,老房子的居住品質不能算非常好。浴室是舊的,洗澡的水不穩定,蓮蓬頭冷冷熱熱;廚房的流理臺是舊的,磁磚縫灰灰黑黑,瓦斯爐的火很難開。冷氣是舊的,時冷時熱,紗窗是舊的,溝裡有一層灰塵;還有,台南蚊子很多,我開門都要用衝的,腿卻還是好幾個紅腫。但是我喜歡啊!喜歡得要命,喜歡老房子的氣味,覺得它就是這樣,是我要習慣,不是它來配合我。

我頓悟,為什麼住家裡什麼都有,卻很容易焦慮──因為,人有太大的控制權。

旅居的時候,住的是你沒有控制權的地方,廚房水槽舊?哎呀,能用就好,老房子本來就這樣。瓦斯爐不好用?哎呀,有已經很不錯了,還是開開心心地煮泡麵。洗澡水冷冷熱熱?哎呀,太熱轉冷一點就好了,夏天不用那麼計較。如果是在台北,早就皺著眉頭開始洗洗刷刷,一邊碎念家人都不整理,腦中想著要怎麼叫修瓦斯爐,一邊考慮蓮蓬頭要不要換新的,同時思索問題是不是出在水壓上。

一旦有太大的權利,就會開始想控制;人一旦開始想控制,就會看到什麼都不順眼;

當眼裡看到什麼都不順眼的時候,我們也開始把快樂的權利交出去

很弔詭的是,人在「沒辦法」的時候,才會隨遇而安,反而比「有辦法」的時候更快樂。我在想,有些國家物資缺乏,什麼都將就,幸福度卻很高,是不是正因為「沒有選擇」,反而更容易接受當下呢?因為他們擁有的,是「現在這樣也很好」的快樂,而不是「拼命追求更好」的短暫愉悅。

話又說回來,其實不見得要把自己過得很克難、或是放棄提高生活品質,才有辦法獲得這種「順其自然」的快樂。「旅居生活」教我的,或許是一種「心態」,一種不要什麼事都通抓,該放手的就放手,反而會更快樂的哲學。

如果你對目前的生活感到焦慮,不妨問問自己,手上抓了多少你想讓它變「更好」的事?如果有十件,至少先放手三件,接受它原本的樣子──你可能會訝異:沒有拼命追求「更好」的生活,其實也能過得「很不錯」。

妳也想來一次短居生活,看看可以「放手」多少人生嗎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那些話,其實不是說給你聽的

她對現在的工作感到不是很快樂。 「工作不就是這樣嗎?」 「哪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。」 「天下的老闆都是一個樣的,妳啊!跟他認真就輸了。」 每當她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該不該再待下去的時候,同事、朋友、父母,都會輪流叨地「好心勸她」,要她好好認清現實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這真的是你想要的成功嗎?

前幾天我做了一個夢。 夢中的我被一間跨國公司聘用,除了要搬到國外駐點,也要經常旅行,在不同國家做市場開發。工作顯然吃重,報酬自然優厚,在夢中的我確定,這份工作做下去,未來我可以成為一個跨國商業菁英,有錢到買得起高樓層的房子,晚上可以一邊看百萬夜景,一邊喝著高級紅酒用電腦那種生活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