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搶別人的食物?因為「覺得自己擁有的都不夠好」
上次提到朋友對「食物」的自我覺察,今天再來貢獻一個。
朋友說,她在做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面的吃飯練習時,發現自己有個習氣:「喜歡夾別人碗裡的食物。」
台南短居筆記:練習好好過日子
每次到台南都要調時差。
每當我帶著急躁的台北魂,入境步調更慢的地方,例如清邁、例如緬甸、例如台南時,都要有幾天的適應期。明明沒排什麼事,心裡卻總覺得要匆匆忙忙去做什麼,沒做什麼,就覺得好像漏了些什麼。
暴飲暴食,背後是深刻的無力感
她說自己感覺很糟的時候,會打開冰箱,把所有吃得下的東西拿出來,塞進嘴裡。
最近越來越嚴重,明知道自己飽到胃袋快撐破,手還是一直停不下來,拼命往嘴裡塞水果、生菜沙拉、雞胸肉。
淺談能量療癒|陪伴,是最深刻的療癒力量
最近對靈氣療癒,又有更深的一層進展。
很多時候案主來找我,帶的課題也是我的課題。比如說沒安全感啊,沒有自信啊,勇氣不夠啊,完美主義啊,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啊。
甚至最近發現有案主跟我一樣:
永遠認為別人稱讚我的時候,一定是他誤會了什麼;
但別人批評我的時候,鐵定千真萬確是我不對。
修復焦慮型依戀?我們需要給自己「在乎」的能量
情人節的夜晚,你過得好嗎?這個節日,很適合來做做「被在乎」的功課。
從小到大談戀愛,我都是一位重度焦慮型依戀者,平常已經管很緊了,每次過節也都要牢牢綑住伴侶(怕他跑去跟別人過節),整天也會猛力地討愛,嘴巴上甜甜蜜蜜,實際上心知肚明,我只是想證明自己被在乎。
專注交談,滋養你在乎的那個人
這次年假,家人出國旅遊,我自告奮勇留守。
期間有兩天男友來作伴,大過年的兩個人都懶洋洋,除了聊天以外,就是窩在一起追劇,出門買個披薩,回來又繼續看電影。
2020年籤詩:開始相信,原本的自己值得被愛
元旦第一天,我追蹤的很多身心靈粉專,紛紛端出拿手菜,為2020年抽張牌卡,解讀新年的運勢。
本來我也想獻寶一下,不過就在拿牌卡的時候,恰好瞄到放在一旁的書,靈機一動想道:「咦,很多拿到書的讀者,不是說一翻就正中我現在的課題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