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復焦慮型依戀?我們需要給自己「在乎」的能量

情人節的夜晚,你過得好嗎?這個節日,很適合來做做「被在乎」的功課。

從小到大談戀愛,我都是一位重度焦慮型依戀者,平常已經管很緊了,每次過節也都要牢牢綑住伴侶(怕他跑去跟別人過節),整天也會猛力地討愛,嘴巴上甜甜蜜蜜,實際上心知肚明,我只是想證明自己被在乎。

但接觸身心靈療癒之後,我一年一年地學習善待自己,最後變成對感情很有安全感,甚至常常忘記過節的人,很多受苦於焦慮型依戀的人都非常好奇──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

當然,焦慮型依戀者的伴侶,如果是一位非常安全、敞開與坦誠的人,這個課題做起來容易許多。否則對方一天到晚搞失蹤、和異性曖昧不明、經常被逮到說謊,在這種伴侶身邊要修練安全感,只怕比登陸月球還難。

***

我能做好焦慮型依戀的功課,當然有一部分歸功於自己遇到這樣的伴侶。

然而,伴侶就算給你全世界,如果我們沒能把自己那一塊拼圖拼好,感情依舊會缺一塊。我們也永遠都想要對方再給我們些什麼,好填補那永遠填不起來的缺角。

而最後那一塊拼圖,就是「#給自己足夠的在乎。」

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,有一篇就叫〈焦慮型依戀特效藥〉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在練習專注力的期間,我發現即使閒下來,自己也不太會像以前一樣,漫無目的地丟沒意義的訊息給伴侶,而是很自然地專注手上的事。

該看書就有滋有味地看書,該做菜就好好料理手上的食物,真的沒事幹,也會去運動,去挑部影片好好欣賞。等心中真的有什麼想法,再認真敲對方好好分享,而不是虛耗自己和對方的時間,漫無目的地東拉西扯。

這樣過了一段時間,發現我們感情中的「幸福值」竟然不知不覺提高了。

該看書的時候好好看書,該和他聊天的時候專注聊天,兩件事都能讓精神獲得最大的修復;但如果期待對方安撫自己的寂寞,內心的空洞也不會因此而變小,反而助長焦慮型依戀。

「專注力」之所以有療癒的能力,在於它給了「焦慮型依戀者」最需要的東西──「在乎」與「關注」。

而且來源不是別人,正是「我們自己」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像我這樣的焦慮型依戀者,過去非常需要向別人討「在乎」或「關注」。只要對方沒有填補我的焦慮,我就會拿「你不愛我」來情緒勒索對方,或是泡在名為「我好可憐」「沒人真的在乎我」的情緒裡,用痛苦溺斃自己。

這些慣性,很多都是童年的記憶裡養成的。怪罪別人不愛我們,當然很容易,然而如果我們願意,試著透過療癒方法回溯過去,找出這些傷痕,去擁抱「過去」的自己,那些傷口就不會持續冒出來咬嚙我們;

同時透過「專注力練習」,把散亂的能量收回當下,其實就是給「現在」的自己足夠的在乎和關注,我們心裡那個匱乏的坑洞,自然會被一針一線地,溫柔地,飽滿地修補起來。

***

現在的我,每次過節都會跟男友開玩笑說,天啊好神奇,我竟然又忘記今天是XX節,我竟然沒像以前談戀愛一樣,整天問著伴侶的行蹤,而是像平常一樣,自自在在地過,沒有要誰給我什麼,也沒有誰應該要證明什麼。

舒適、自在、安全感,能夠這樣談戀愛,能夠做完「焦慮型依戀」的功課,大概是我這輩子,能送給自己最好的情人節禮物了:)

祝大家情人節快樂♥️

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>>>http://bit.ly/2s1P4tR

=============
#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#臉書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==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你是內在小孩的怪獸家長嗎?

冬天棉被會吃人,一早我按掉鬧鐘,翻了個身,想了一會兒,又決定繼續睡了。 早上沒有非完成不可的任務、稿子寫得完、出門工作是下午的行程,沒有非得必要起床的理由;加上我感覺身體很疲倦,所以想一想,又安然地選擇讓自己繼續休息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