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微小而影響深遠的傷

收到《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》這本書時,心裡想的是:「我好像沒有什麼嚴重的創傷吧?我真的需要這本書嗎?」

雖然從小就很敏感易碎,但長期也走在療癒的路上,相較之下覺得這本書應該不是極需品。

不過在看了之後才發現,這本書根本就是寫給我這種人看的。很多部分都讓我覺得一針見血,甚至開始心疼自己。原來我身上有這麼多需要被好好理解、好好被看見的微小傷痕,只是我看起來適應得很好,所以根本不知道。

***

很多人一開始也會跟我一樣,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創傷──人生多多少少會有傷心難過的記憶,但用到「創傷」這個詞,好像太嚴重了。

作者說,有時候他的個案會問:「我的創傷究竟是什麼?」好像一定要有一個特定的重大事件一樣。不過這本書很明確地告訴我們,這種想法是一個誤解。

「基本上,創傷並不是某個特定的事件,創傷其實是一種『壓力症候群』,特別是『發展性創傷』,肇因與長期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壓力。換句話說,造成發展性創傷的並不是突發的重大事件,而是一點一滴對當事人造成傷害的日常事件,這才是所謂的日常生活中的創傷。」

***

在〈創傷導致的自我喪失及其他症狀〉這部分,作者一共列了23項,我在裡面屢屢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
例如,第四個症狀:害怕被拋棄

缺乏安心感、安全感、基本的信賴感及自信,會引發「害怕被拋棄」的症狀。

「安全基地」是人類建構自我的基礎,一旦缺少這個基礎,眼前的人際關係就成為影響自我存在的最大因素,也就是會覺得「一定要得到對方的讚賞與認可,自己才算存在」。

因此,這類個案往往在事後過度反省自己的言行,甚至會自責或感到焦慮。

以及第五個症狀:對他人與社會感到恐懼。

不少個案擔心自己有什麼缺點卻不自知,可能會在無意間觸怒別人,換個角度說,也就是他們很怕別人突然發怒。

他們總認為自己太幼稚,再加上工作不順、害怕與人相處,導致他們長期缺乏自信又膽小。除此之外,他們也會擔心自己突然遭到排擠,或是在社會上受到批判,彷彿只有自己在不了解社會潛規則的狀態下參加這場遊戲,十分無助。

這兩個(以及其他更多),基本上是我長年的寫照。

而且非常共時的是,前陣子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我也有類似的創傷被觸動。

理智上我知道,對方個性本來就這樣,不代表是在排斥我,而且我也沒有真的需要對方,但我卻難以控制地一直在過度反省、焦慮,甚至一直想問身邊的人:「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?」「他是不是覺得我很煩?」

這正好跟我在《覺察情緒,好好生活》這本書裡,寫下其中一篇〈潛意識沒忘的人際焦慮〉提到的反應非常吻合。

而慶幸的是,長年的覺察和這本書的提醒,我不會再用「好了,不要這麼幼稚,都是成年人了,為什麼要計較這些」來壓抑自己的傷口。而是能夠像這本書一樣,好好理解自己過去長年的日積月累造成的傷,從而真正地原諒自己,也接納對方,變得更能坦然接納彼此的不同。

***

這本書我慢慢看了很久,甚至還帶去小琉球的咖啡廳慢慢享受(如圖XD),覺得它像我最近隨身的療癒師,細細地理解我那些半大不小、講出來好像都沒什麼,但長年積累下來,卻已經深入影響我生活中所有應對進退的傷。

現在,我也把這本因為共時性而來到我身邊的書分享給你,相信你在閱讀之後,也會獲得深刻的療癒。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美好頻率的一年

我今天就開工了,很幸運遇到一位舊案主。   我一見到他就說,你好像變瘦了,而且是精神變好的那種,精實而容光煥發的瘦。他笑著說應該是最近剛談戀愛吧,接著說想來補充能量,好面對明天的開工。我讓他躺在療癒床上,蓋上毯子,施做靈氣的時候,卻發現他能量比之前提高非常多,整體通透明亮,不需要特別清理,只要用單純的靈氣修補即可,而且馬上就能跟靈氣的頻率共振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為什麼想檢討受害者?

最近政治人物遭受家暴的新聞鬧很大,看到的第一時間當然是義憤填膺,從骨子裡湧出的怒火瞬間沸騰。   當又看到身邊很多朋友,紛紛冒出來來 #metoo 各種經歷過的精神/肉體親密暴力時,又像有一桶冰冷的水從頭上澆下來,寒氣透回背脊,心裡想著:竟然嗎?你也是?妳也是?
Read More
Read More

支線劇情的力量:你需要的東西,可能都在彎路上

身為心靈工作者,「找不到人生方向」絕對來諮詢問題的前三大排行榜。 通常來諮詢的人,都很想知道幾件事: 「我到底適合做什麼?」 「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,什麼才是我的天命?」 「我做事情都半途而廢,連興趣都無法培養,怎麼辦?」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