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安全小屋

你聽過「安全小屋」冥想嗎?我是很久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的。

這個冥想很簡單,不需要刻意引導,只要閉上眼睛、放鬆深呼吸之後,在舒適自在的情境裡,問問自己:「想像有一個安全小屋,我在其中會全然地感到放鬆、自在,那會是什麼樣的空間?我會在裡面做什麼?」想像出來,細節越多越好。

這個冥想的原意,是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,就算環境讓我們壓力很大、無處可去,至少閉上眼睛,我們還有個地方可以讓自己充電,恢復活力和平靜。

而安全小屋被我們想像出來之後,也可以隨時回來拜訪:上班壓力大的時候、午休閉眼休息的時候、情緒低落的時候、睡前想放鬆疲憊的時候,都可以重新感覺自己回到安全小屋,讓想像中的環境包覆,充滿安全和舒適。

***

這個小屋甚至不用聽起來「合理」,例如有朋友想像的是白雲之間的小屋,在裡面放鬆漂浮,什麼都不做。

而我當時冥想出來安全小屋,第一個直覺竟然是「樹屋」。

那是個高高掛在樹梢的小木屋,有著大片的落地窗,陽光透過玻璃灑入整個室內。我能窩在窗邊的臥榻上,靠著舒適的蓋毯和抱枕看書,窗邊是一杯冒著熱氣的花草茶。

寧靜而滋養精神、遠離塵囂、廣闊的綠意。

這些簡單的元素,卻蘊含了讓我滿足的一切。每次只要想到,就能讓我整顆心如枯萎的草葉沾上雨水,綻放甦醒。

***

如果想練習的話,我們也可以先知道:在想像這個「安全小屋」時,會有很多「理性上的不合理」,這是很正常的。

例如現實生活中,我明明就很喜歡做菜,但是想像中的樹屋卻沒想過要廚房。

以及,我明明從未在現實生活中憧憬過「住樹屋」,覺得好不方便、好高好危險又好多蟲,但在想像中也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。

因為這些「不合理」,可能恰恰正揭露著內心的渴望。

高掛在樹上遠離人群,也沒有客廳或接待別人的空間,臥榻還是單人的,也許代表我內心非常渴望不問世事、不需要處理人際關係的獨處。

催眠師朋友Vanessa 凡妮莎聊心室 聽完我說之後,也給我一個很精闢的觀點。她說廚房往往代表「物質世界」,沒有廚房的樹屋,或許代表我並沒有這麼在意物質。我覺得這個視角非常準確。

***

後來用這個問題去問身邊幾個朋友,大家的「安全小屋」也都非常能代表當事人的內在。

例如,想像住在廣過無垠的天空之境的朋友,內心非常渴望自由。

想像小屋裡有可以做菜的中島廚房的朋友,雖然平常生活是一個人,但內心深處對於有人來做客、可以買菜做菜款待對方這件事,覺得非常幸福。

***

當我們深入思考這個「安全小屋」和「現實生活」的落差,往往會有令人驚訝的發現。

明明我的「安全小屋」元素,揭示著我內心渴望獨處,喜歡沉浸在閱讀,與大自然的綠意為伴的嚮往。

但平常即使一個人在家,我卻總是把外界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,網路不停灌入繁雜的瑣事,以及社群媒體的發言湧入大腦。

因此雖然喜歡看書,卻常常看一看就因為靜不下心,丟下去處理雜事。

以及,我像想像的安全小屋雖然充滿綠意,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窗台卻早已光禿許久。

原本我是有盆栽的,但因為每次出國都要記掛著盆栽沒人澆水,之前比較嬌貴的品種被我養死之後,就索性選擇不養,無牽無掛。

我以為這是「自由」,實際上卻剝奪了內心被植物療癒與安撫的渴望。

***

意識到這份渴望的我,於是特別跑了一趟評價好的園藝店,請老闆推薦我好養活、耐旱又茂盛的盆栽,重新布置了窗台。

這些綠色的鮮活生命,在陽台舒展靈透的翠綠時,一件神奇的事就在當天發生了。

***

住家附近因為在長期施工,日常我都會關上窗戶阻絕噪音,避免心煩。

但當天盆栽就定位之後,一叢叢的綠意盎然就像是一堵能量牆,即使我開著窗,噪音穿透,煩躁卻被隔絕在外,我只感覺得到舒展清新湧進來,聽著聲音,卻心神寧定。

***

布置完窗台之後,對空間布置很有想法的Vanessa也建議我,把佔面積最大的床單,從冷靜理性的灰藍,改成蘋果淺綠。新到的布料洗好烘好,滿手乾暖,鋪滿整個床墊時,整個房間瞬間從斯文冷調,轉為明亮與溫柔。

那天晚上,窩在柔軟舒適的環境,我意外睡得極好,隔天還差點起不來,就像睡在夢想中的樹屋一樣身心安穩。

***

這些明明很微小,效果卻巨大的改變,觸發了我更的深遠的覺察──其實以前我認為自己不喜歡綠色。

在Vanessa建議我把床單換成淺綠時,第一時間我心裡還湧起一股「蛤,真的要嗎」的抗拒。

但同一時間,我又對自己的抗拒感到吃驚──安全小屋是樹屋、喜歡爬山、嚮往窗外是一片綠意的人,為什麼會排斥使用綠色呢?

仔細覺察那股抗拒的來源,我才意識到,內心對於綠色的感受是「平凡、沒個性、陪襯感」,我潛意識很害怕自己也是這麼平凡、不被看見,於是在可以主動挑選的情況下,常常更偏向選擇理性、冷硬、有個性的顏色。

***

可是實際上,這樣的抗拒,也是在否定內心對隨和、自在的嚮往。

而睜開眼睛仔細觀察,即使我的「頭腦」排斥綠色,很多各種綠色的物件,還是悄悄滲透進我的生活──從錢包到抱枕、從拖鞋到平板套,都在無聲地訴說:其實很渴望擁抱這種色彩,回歸自然,當個自在又隨和的人。

***

我們「以為自己喜歡」和「內在真正渴望」的,往往會有巨大的落差。

如同我在年初的「新年許願占卜直播」時,也請大家先用牌卡校準「靈魂想要的願望」,而不是「頭腦想要的」。

頭腦可能會因為內在的貪婪或恐懼,訂出「今年要努力學英文、年薪百萬、交到理想伴侶」之類的期望。

但靈魂真正想要的,或許反而是希望我們「學會放鬆、和人產生溫暖的連結」,這種真正適合當下自己的願望。

***

「安全小屋」的冥想也一樣,如果只是問一個人「想住什麼樣的房子」,大部分了人會洋洋灑灑列出帝寶豪宅等級的清單,越大越奢華越好,裡面什麼都要有,就像「頭腦許願」一樣。

但是如果好好靜下來、放鬆身心,再問自己:「想像有一個安全小屋,我在其中會全然地感到放鬆、自在,那會是什麼樣的空間?我會在裡面做什麼?」很可能浮現出來的,會是完全不一樣的答案。

***

有人此時或許會想到:「這是不是所謂的觀『元辰宮』?」

我自己的感覺是,有很多元素是相近的,但又有點不太一樣。

安全小屋冥想,主要的目的還是「放鬆」,自己也平常隨時都能做。

但元辰宮想要看見跟處理的事情比較多,引導和療癒的比重也高,目的性就不太一樣,所以我認為它們在功能上是不同的東西。

(不知道元辰宮是什麼的,可以上網搜尋,我個人沒做過就是了XD)。

***

回歸正題,透過這次拆解「安全小屋」的元素,我又再一次意識到:「原來我平常這麼不了解自己。」

只是幫陽台添了幾盆茂盛的盆栽、換了明亮的淺綠床單,整個房間就煥然一新,貼近「安全小屋」的頻率。

這份靜謐的寧靜,不只滋養著我的靈魂,也有了暗示效果。

我現在真的會在靠窗的床舖上,為自己泡上一杯茶,排好鬆軟的抱枕,捧起一本書舒適地閱讀,而窗外就是盆栽的綠意,像是真的在安全小屋。

在這樣的環境下,我自然而然會想放下手機、關上電腦,不讓社群媒體和網路雜訊干擾我的日常。

就算沒真的住在高高的樹屋上,我也能遠離吵雜,為自己好好地充電。

***

你內心的「安全小屋」長什麼樣子呢?

不妨試著冥想看看,分析其中的元素,如果有辦法透過布置實現這些元素,那就盡可能去發揮創意,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如果沒辦法實現(例如有朋友的安全小屋裡面有壁爐),可以透過播放營火的白噪音、甚至網路也有壁爐的長時間影片可以當背景播放,嘗試用海報或掛畫或許也不錯。

以及更重要的,這些元素展現了內心什麼樣的渴望?是自由?獨處?是與人連結的溫暖?試著在生活中,把這些渴望活出來。

這樣「安全小屋」的冥想,就不僅僅是創造一種心靈的避風港,更是一種內心的調頻指南,引領我們走向更舒適的幸福生活。

(圖為我用chatGPT4畫的安全小屋,算是最接近我想像中的版本,只不過它畫出來是在山谷,不在樹上就是了XD)

===========
☆ 好好生活好好調頻
☆ 覺察成就幸運體質
☆ 柚子甜剝心事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Podcast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邪氣來自內在?還是外在?

我的髮型師是一個非常酷的人,開一個簡潔明亮的個人工作室、自己幫客人洗頭吹頭剪髮,一切都自己來不請助理,牆頂上有一座神龕上面拜的是象神,音樂放的是梵唱,空氣中偶爾還聞得到焚香味,身上戴大塊的佛牌、喉嚨有個「嗡」的梵文刺青,重點是他非常擅長玩頭髮,是我見過短髮剪得最好的髮型設計師,如果不是遇到他,我當年根本不願意把我及腰的長髮剪去,但認識他以後我一直求他快點幫我剪短髮(因為當年頭髮有燙過,新頭髮還不夠長不能剪)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我們比自己以為的,還需要朋友

原來,就跟「愛情」一樣,有些「友情」一開始很親密、很美好,但是經不起考驗。 但也不代表對方有「錯」,而是這就是人性。我們可能都遇過這樣的友情、甚至我也暗忖,自己或許也當過這樣的「朋友」而不自知。 因此就像了解「愛情」一樣,當我們意識到它的複雜性、接受友情也有階段性,嘗試了解自己需要什麼,才能尋到找真正能滋養自己的友誼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