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半途而廢」這種病

曾經有諮詢個案問我:「我發現自己做什麼都好容易放棄,該怎麼辦?」
其實我跟案主一樣,來自的教育環境都非常強調「意志力」和「逼自己」,

好像不吃苦就沒資格有成就一樣,因此我們長大之後,很習慣就接過父母和老師手上的教鞭,只要「偷懶」往自己身上打,罵自己是沒用的失敗者,甚至覺得做什麼都半途而廢是一種病,想要靠諮詢來「療癒」。


但我說,半途而廢不是一種病,而是「根本不夠喜歡」的徵兆。

我以前也覺得自己是半途而廢的人,從小學什麼就放棄什麼,小時候還可以說是爸媽逼,自己不想學;

但長大以後自己付錢學過又放棄的東西,更是不勝枚舉,像是各類型的跳舞、西班牙文、烏克麗麗,都是放棄以後又重拾,最後又放棄的典型例子。

***

後來我仔細想想,與其一直帶著自責鞭笞自己的放棄,不如好好問問自己「為什麼」放棄。

例如學烏克麗麗,一開始是想要自彈自唱覺得這樣很帥(沒錯就是像這張圖,我現在知道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這麼帥了,只能拍照過過乾癮),但是後來發現,其實我只是喜歡享受音樂和唱歌的快樂,但我不是能夠苦學樂器的人,

拆解指法的煩躁感,最後都會抹煞我對享受音樂的樂趣,學一首怨一首,不但沒有達到最初的目的,最後對音樂只剩煩躁。

但,如果我最初的目的是「享受音樂和唱歌的快樂」,其實是有很多條路可以達成這個夢想的。

我可以唱KTV,或是在家玩歡歌app,別人有表演我也可以去聽,別人自彈自唱很帥,我可以羨慕,但我不需要勉強自己「具備」這項能力,如果硬學這項能力其實會毀損我享受這件事的樂趣。


另一方面而言,其實人在做真正有興趣的事情時,「痛苦」不是痛苦,而是「挑戰」,更不會想要半途而廢的。

我在學西班牙文、日文和烏克麗麗時,牛拖著走也拖不動我繼續往前;

但是如果跟寫作、感情與心靈探索相關,我的高度好奇心和興趣就會燒著沒完沒了,再難的書也會盡量看,不習慣的文體非常樂意去嘗試,難解的心靈謎題就算沒人逼,也會在心裡日思夜想。

那種障礙對我來說不是「急著逃避的痛苦」,而是「激起我鬥志的的挑戰」。


真正喜歡的時候,根本不會有「痛苦」這兩個詞出現。


所以,你還在為了「半途而廢病」在痛苦嗎?

其實那不是病,是內在跟你呼喊「我不喜歡這件事」的警訊。

你可以放棄,那真的沒關係。不過在放棄之前,要好好的為放棄「找理由」。


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:

1. 當初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?

2. 做這件事,真的有辦法達到你想要的目的嗎?

3. 如果不做這件事,有其他更適合的方式達到目的嗎?


如果回答得出來,再選擇放棄,那麼你的放棄就是個負責的選擇,而不是「半途而廢病」了。


願你也能安然地放棄那些該放棄的東西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如何培養幸運體質 之一

上回說到去馬祖小旅行的時候,整個陰德值大爆發,迸出很多不可思議的幸運。 很多人看了都說,好棒喔!運氣太好了!怎麼這麼幸運,平常一定做了很多好事。 有意思的是,連我媽都跟我說:「你真樂觀耶,換作是一般人早就先被氣死了,不會有這麼正面的想法。」 我第一個反應是:蛤?樂觀?
Read More
Read More

為什麼想檢討受害者?

最近政治人物遭受家暴的新聞鬧很大,看到的第一時間當然是義憤填膺,從骨子裡湧出的怒火瞬間沸騰。   當又看到身邊很多朋友,紛紛冒出來來 #metoo 各種經歷過的精神/肉體親密暴力時,又像有一桶冰冷的水從頭上澆下來,寒氣透回背脊,心裡想著:竟然嗎?你也是?妳也是?
Read More
Read More

覺察情緒,是最好的自我療癒

今天和前同事們爬金面山,不小心在下山的時候摔一跤,扭到了腳踝。   先說不是很嚴重,也有去看醫生,放心。雖然是輕傷,也可以走路,但已經讓腳步變得很卡,更別說金面山多是需要手腳並用的岩石堆,我吃力地挪著腳,抓著同事愛心支援的登山杖,把自己拖下山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