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是一棵樹,他的愛則是土壤

某一天晚上靜心的時候,感覺自己變成一棵樹。
 
更精確地說,在觀察自己的時候,體會到自己充滿樹的能量,有著生命力,有著成長的渴望。
 
我好奇地進一步問,如果自己是樹,那身邊其他人是什麼?在靜心狀態下,直覺訊息會變得敏銳,一連結到該人的能量,馬上就會有畫面。
 
非常有意思的是,跟用頭腦想的不同。
 
有些人現實生活中跟我來往密切,但能量卻不全然對我有益;有些人被我保持距離,但如果願意換個角度相處,反而是很有幫助的角色。
 
比如說,我是樹的話,A是土壤。他像土元素一樣安穩,能提供我很多養份,成長得比現在茁壯,但對我來說,他終究不是樹。
 
B是水,他像水元素一樣,並且潤物細無聲,表面上沒有太多貢獻,但靜靜提供情感滋養,紓解我的乾渴。
 
C雖然也是水,但是過份地多了,反而讓我受苦,長期浸泡之下根會爛掉,需要保持一點距離。
 
D也是土壤,但土壤裡很多自己的情緒雜質,如果狀態不好的時候,不但沒辦法提供養分,反而會讓樹凋萎。
 
E雖然現實中跟我有很多往來,但他主元素是火,甚至利刃,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傷到人。
 
更有趣的是F,也是樹。理論上應該和我是共存共榮的同伴,但不知有意或無意,他幾次把根伸過來,大口吸收我身邊土壤的養分,所以現實生活中,對F隱隱不快,甚至下意識迴避。
 
***
 
這樣好奇地把身邊的人快速瀏覽一輪,我又問自己:「那現在我應該做什麼呢?」
 
「好好扎根在土壤,但別期待它和樹一樣會成長;用水解渴,但是別因為脆弱而長期泡在裡面;遠離火甚至利刃,不夠強壯的時候會耗損很久才復原;再來,別盯著其他樹比較了,和他們一起看著天空,那才是你們最終想去的地方。」
 
結束靜心的時候,我特別喜歡這段省思。
 
每個人其實都是一棵樹,身邊的人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──不是每個人都得是同伴,也不見得每個人都對自己有益。
 
例如土壤型的A,他雖然提供我很多寶貴的東西,但價值觀差太多,有幾次差點起擦槍走火。與其因此放棄他的全部,不如徹底意識到:土壤之於樹,就是樂於提供養分,而不是一起追逐天空的「同伴」。需要同伴的話,去找其他樹吧。這樣土壤開心,自己也釋懷。
 
又或者在A的視角,當他是一棵樹的時候,我也未必是他同伴,可能水,提供滋養和支持,但卻無法和他去相同的地方。
 
也告誡自己,哎呀以前遇到其他樹,都會不自覺比較誰長得比較好,怨嘆自己陽光不夠多、水不夠充沛、土壤不夠厚實。之後記得,看著你想要去的地方,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這個視角,他們是同伴,一起打造為人遮蔭的樹林。
 
然後你會發現,身邊的人,就像陽光、土壤、水一樣,都用他們的能力愛你。
 
下次靜心的時候,試著感受一下:「如果我是一棵樹,那身邊的人是什麼樣的角色?」
 
=============
#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#柚子甜剝心事
 
閒聊日常: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=============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你得了日常慣性炎嗎?

《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》,這本有著超長書名的書,其實是法國暢銷一百五十萬冊的小說。   我本來是不太看小說的,但是這本書到我手上,我卻用兩三天就把它嗑完了。它非常好懂卻精闢,幾乎是覺察自我人生的引導手冊。   而因為這本書的啟發,在閱讀的那幾天之中,我的內在也跟著起了一些變化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緬甸旅行教我的事|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

我常聽到人家說,看到某尊佛祖好有感應啊,一看到馬上就會哭得唏哩嘩啦,我都煞風景地在想,只是投射吧,最近心裡的委屈和痛苦沒處發洩,被佛像觸動了開關,才藉機哭得唏哩嘩啦。 然而在踏進阿難陀寺的那一刻,才發現那只是我孤陋寡聞,井底之蛙的見解,因為我抬頭瞻仰佛像的時刻,眼眶馬上沒來由地開始泛淚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好好閱讀,因為那是滋養靈魂的方法

最近我很少接書的推薦,不是因為出版社寄來的書不好,而是部落客其實有個兩難。   會來邀請推薦的書,一定都是平常自己擅長的領域,出版社才會找你。但是既然是「擅長」的領域,代表這些書很多內容已經知道了,看的時候當然覺得不錯,但是對大腦缺乏刺激,久了會覺得自己視角和思維開始限縮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