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甸內觀教我的事|修行路上最大的成長,就是不斷粉碎
在禁語的內觀中心,莊嚴肅穆的修行環境,時不時都會有人好大一聲「咳────呸」,大剌剌地在眾人面前吐出一口濃痰,擦擦嘴又回到原本的位置,眾人神色怡然自得,習以為常。
緬甸旅行教我的事|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
我常聽到人家說,看到某尊佛祖好有感應啊,一看到馬上就會哭得唏哩嘩啦,我都煞風景地在想,只是投射吧,最近心裡的委屈和痛苦沒處發洩,被佛像觸動了開關,才藉機哭得唏哩嘩啦。
然而在踏進阿難陀寺的那一刻,才發現那只是我孤陋寡聞,井底之蛙的見解,因為我抬頭瞻仰佛像的時刻,眼眶馬上沒來由地開始泛淚。
緬甸旅行教我的事|用理解與溫柔,打破自我世界的疆界
到緬甸至今十幾天,我每天都在問自己:「到底為什麼要來這種地方?」
在緬甸達人的牽線下,昨天抵達一個觀光客絕對不會來的處所:遙遠的桑麻通,山上的孤兒院。在這裡借住客房,僻靜幾天。
專注力,讓你的感情更甜蜜
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中,我提到一個「與人交談」的專注練習:無論和誰說話,都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,接收他的聲音、表情、背後的情緒,而不是心不在焉地分心,東張西望,或一邊滑手機。
情傷療癒學|我們是新思維的靈魂,裝在古老恐懼的肉身
當物質條件處於生存線的時候,精力用在吃飽穿暖已經耗盡,根本不會質疑這樣生存策略,甚至跟隨這樣的策略還真的挺明智,因為它能確保我們活下來,甚至家族興旺,我們也會覺得,有個能讓我們過上好日子,讓我們少受點苦的伴侶,就是真愛。
緬甸旅行教我的事|維持美貌,其實很貴
打從我離開舊首都仰光之後,就一天到晚被當地人搭訕。
本來以為是我待的地方比較偏鄉,外國人嘛比較稀奇,但後來發現,搭訕我的人常常跟我講緬甸話,以為我是自己人。
為什麼專注,是一種資產?
當一個人懂得專注、自律,工作自然做得又穩又好,無論在職場或自由工作,都會受到信賴跟賞識,而那樣豐厚的物質回報,也是「精神資產」吸引來的。
你準備好為新的一年,增加精神資產了嗎?
一本書的誕生:專注,是一種資產
今天去印刷廠看印了。
貼著大型機台,看著一張張銅版紙飛快地送出,疊高。隔著櫥窗,封面那顆橘黃色的圓圈,像極了太陽在閃耀。
心中有一塊激動不已,因為想起一年前的此時。
緬甸教我的事|馬哈希內觀中心生存指南篇
準備好了嗎?歡迎光臨,這裡是緬甸仰光的馬哈希內觀總部,這裡沒有熱水、沒有冷氣(順帶一提,台灣也沒有,但緬甸更熱),沒有衛生紙,宿舍每天斷電11小時,但,這已經是外國人最好的待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