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甸教我的事|馬哈希內觀中心生存指南篇

這篇文章,是根據2019/11/7-17十天內,我在緬甸仰光的馬哈希內觀總部的經驗撰寫(以下簡稱緬甸內觀中心)。

我的背景是獨自前往的台灣女生,作家/心靈工作者,土生土長的天龍國文青(嬌生慣養適應力很弱的意思),英語有日常溝通能力,去過兩次台灣葛印卡系統的內觀中心十日營(以下簡稱台灣內觀中心)。待在這裡的期間,只有我一位台灣人,同語言的也只有一位中國阿姨可以溝通。

文章純粹是個人視角,如果你的國籍、精通的語言、過往禪修經驗、遇到的人、抵達時間、甚至季節有所不同,可能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哦。

準備好了嗎?歡迎光臨,這裡是緬甸仰光的馬哈希內觀總部,這裡沒有熱水、沒有冷氣(順帶一提,台灣也沒有,但緬甸更熱),沒有衛生紙,宿舍每天斷電11小時,但,這已經是外國人最好的待遇。

 

建議攜帶物品|修行已經很辛苦了,讓小物幫個忙吧

以下幾樣東西,是我剛好有放進包包,而我覺得對內觀生存大有助益的東西。
 

眼罩、耳塞:

雖然外國人幾乎都會被安排自己一間,不會有室友的干擾,但這裡很多房間沒有窗簾,隔音也不好,狗每天半夜都在瘋狂吹狗螺,而且我去的時候,還有很多地方在施工。修行作息非常操,早上四點就要開始靜坐,因此晚上睡眠品質格外重要,白天搶到休息時間也要補眠半小時。除非你不管多亮多吵都能睡,否則眼罩和耳塞絕對是你的恩人。

吹風機:

傳統緬甸人是洗冷水澡的,而且沒有用吹風機的習慣,跟我一樣沒吹頭髮不行的,請自行攜帶入關。不過緬甸的插頭和電壓都跟台灣不一樣,直接在緬甸買一個會比較快。

衛生紙:

緬甸的廁所,普遍都還是沒有衛生紙和垃圾桶,最好的就是給你一個沖屁股的手壓式沖頭,外國人的宿舍有,但禪堂和緬甸人的廁所只有一瓢水和一塊肥皂。

如果你可以入境隨俗最好,我覺得用手和水其實還蠻環保的,不過如果剛開始心理那關過不去,直接在行李塞整包抽取式衛生紙是好選擇(但建議不要丟馬桶,請不要考驗緬甸的水管)。真的忘記帶,是內觀中心有販賣部,裡面有賣。

手電筒:

宿舍每天只有晚上六點到早上六點、以及早上九點到十點的休息時間有供電,其他時間進廁所就是摸黑,幸好我有帶一個隨身的補光燈,本來是女生直播或自拍補光用的,放在廁所當照明簡直大放異彩,可喜可賀。還有十一月早上四點天也還沒亮,外國人的女生宿舍往禪堂的小徑很黑,雖然慢慢走其實也還好,但你非常有可能踩到各種奇怪的東西,例如蝸牛、別人吐的痰,或是狗屎之類的。

 
 

鬧鐘:
台灣的內觀中心作息很嚴謹,什麼時間該做什麼都寫得很清楚,時間到都有人敲鐘,統一行動。但緬甸內觀中心沒有管那麼嚴,大家入關的日期不一樣,待的時間長短不一樣,每個人對自己的修行要求也不一樣,所以有種各自為政風格。

雖然緬甸內觀中心,不像台灣一樣會把手機收走(只會幫你保管護照),所以你還是可以用手機當鬧鐘。不過我強烈建議都來內觀中心了,盡量減低自己碰手機的機會,免得會克制不住想滑,我除了查單字以外,其他時間手機也都丟行李箱。

如果能像我一樣,剛好有個智慧手環最好,把每個該起床、該去禪堂、該去排隊吃飯的時間設定起來,時間到手環就會震動,不用怕按掉手機鬧鐘以後,又忍不住開網路滑手機。

夾腳拖:

這個不用我說了,夾腳拖是緬甸的國民鞋,而且超級多地方要脫鞋赤腳以示敬意,請不要自找麻煩帶包鞋去。如果你跟我一樣,覺得夾腳拖走久傷腳,至少也要像我一樣找個涼拖,而且要可以隨意水洗、防滑易乾的橡膠材質,需要一直脫的時候就當拖鞋穿,旅行時需要一直走再把後跟帶套上。


食|緬甸這裡的僧侶,是可以吃葷的

緬甸是南傳佛教,出家人是可以吃葷的,所以你可以看到出家人在啃肉的奇妙景象。不過因為我只吃素食或海鮮,所以我自動去素食桌,有趣的是,這裡坐的通通都是外國佛教徒、外國僧侶,例如台灣人我、一位日本妹妹、一位韓國出家人。

意外的是,內觀中心的東西很好吃!雖然看起來實在很不可口,但是食材新鮮、調味立體,該酸的酸、該鹹的鹹、該辣的辣、該香的香,每一餐都吃得很開心,中午甚至還有冰淇淋。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沒變化,所以將近吃到第十天就會膩了,真心佩服那些來修行兩三個月的人。

 
 
 
 
 
 
還有,內觀中心是過午不食的,早餐五點、午餐十點,接下來就沒了,要再等到隔天早餐。但其實在深度靜心狀態,加上又早睡,我覺得這個戒律並不困難,即使平常在外面,我只要一誤餐就會頭昏眼花,身體虛弱,但不管是在台灣、還是緬甸的內觀中心,我都覺得過午不食挺容易做到。

 

衣|比僧人幸運的是,你可以穿短袖

台灣內觀中心要自己帶衣服,但緬甸內觀中心會發幾套禪修制服,上身是白色短袖,下半身是一種類似泰國沙龍裙的褐色「龍機」,外加一個披肩。
 
 

然而比丘尼就沒那麼幸運了,他們穿的是另一種粉色系的修行服,全身包緊緊還不只一層,又沒有冷氣,我看他們每一個打坐時都狂吹電扇,雖然在內觀中心僧侶備受禮遇,但真心覺得不用穿長袖的凡夫俗子太幸福了。


住|沒熱水、斷電11小時、廁所還沒衛生紙?親愛的,最好的已經留給你了
 

宿舍沒有熱水,我每天都要趁太陽還沒下山,用桶子裝滿冷水,蹲在地上一杓一杓洗頭洗澡,即使生理期也一樣。強烈建議在緬甸沒熱水,就要養成白天洗澡的習慣,太陽可以讓身體回暖很快,有一次我改成晚上洗,馬上就著涼生病了好幾天。

宿舍每天pm6-am6:00,am9-10供電,廁所沒有衛生紙,床很舊會吱吱作響,但這已經是外國人最好的待遇了,至少是一人一間,也有獨立衛浴。

 
 

如果你是緬甸人,要嘛兩人一間,要嘛就是住舊宿舍,窗戶沒有紗窗只有窗櫺,所以晚上什麼東西都有可能飛進來,蚊帳是標準配備。上廁所是共用、洗澡是公用的大水池,圍著浴巾去舀水來洗。介紹我去的朋友是男生,他說他住過這種宿舍,房間小、設備老舊、洗澡的時候旁邊還會有青蛙在跳。

話說我一開始進宿舍時,看到廁所沒衛生紙,就用比手畫腳的方式問不通英文的整理阿姨。阿姨指了指地上的一個水盆,然後指了指水瓢,比了一個舀水的動作。

我以為他誤會我在問他怎麼洗澡,就想說算了,反正我自己有帶幾包隨身包。直到我誤闖緬甸人禪堂一個下午,還排隊去上了當地人的廁所後,我才震驚的發現,廁所只有一瓢水和一塊肥皂──原來阿姨沒弄錯,他是在教我怎麼「用手上廁所」啊啊啊啊啊!

雖然外國人宿舍,有按壓式的沖屁股設備,但出了宿舍以後,即使是在外國人禪堂,廁所也是一瓢水一塊肥皂,依舊沒有衛生紙和垃圾桶。我一開始也是非常掙扎,後來牙齒一咬,想說既然都來修行了,就入境隨俗吧,出來再用力洗手就好了,都是自己的身體啊!重點是,你就算自己帶衛生紙,這裡也沒有垃圾桶給你丟啊!如果馬桶沖不下去,你不是更尷尬?還是你要抓著一把用過的衛生紙,出來到處找垃圾桶丟?這樣真的有比較乾淨嗎?

在緬甸,請把「不要想太多,不然日子會很難過」當咒語念。不習慣的可以先用很多水沖乾淨一點,再用手洗,其實主要是心理那關過不去,真的試過發現跟局部洗澡感覺很像。出來再用肥皂好好洗手。

我習慣以後真心覺得,其實我遇到的緬甸公廁普遍都還算乾淨,都要歸功於用水上廁所的習慣。因為上完廁所要用水沖,也會順便把不小心外沾的排泄物和髒腳印洗掉,也比較不會像台灣公廁那麼臭。而且緬甸不論男女都會穿「龍機」,就算沖完屁股濕濕的,在長裙下也很快就乾了,環保控覺得還蠻環保愛地球的。

宿舍開箱影片請點我
 
 

行|不想喊價,Grab是你的好朋友

我這次去緬甸,很幸運的是因為有朋友介紹,所以在仰光幾乎都有通英語的緬甸地陪幫忙,包括接機和去內觀中心。

不過其實,離開機場和前往內觀中心都不算困難,仰光計程車很發達,怕高價被坑可以用Grab叫車,類似台灣常用的Uber,從市區到內觀中心,大概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就到了,唯一的麻煩是仰光很塞車,但報到時間不嚴格,所以還好。

 
小參|只會中文,在這裡不太吃香

每個禮拜會有兩次小參,跟緬甸禪師請教修行的問題。我參加的是中文、日文和韓文共同舉辦的場次,禪師本身通緬甸語和英語,日韓有翻譯,而內觀中心有一位緬甸華僑的老師父,通一點中文,可以簡單的翻譯中文。

不過說實在,我不是很能聽懂老師父的中文,經常雞同鴨講,所以選擇直接用英文跟禪師請教。但話又說回來,禪師的緬甸腔也很重,甚至我在想可能因為被英國殖民過,所以很多發音都偏英式,但我自己是比較偏美式的台灣腔。

緬式英語 vs. 台式美語對談,加上又摻雜一堆修行的專有名詞,我問的問題也經常不是典型的修行問題,而是在探討內在反映,因此彼此都像有點破損穿孔的杯子,很努力地接對方的水,再回對方的時候,已經漏了很多了。不過即使如此,邊聽邊抓個大概,得到的資訊還是比聽中文翻譯好一點。

認真建議,真的想來緬甸內觀中心,英文至少要具備日常溝通能力,如果你日文或韓文很流利也可以,這邊日文和韓文資料比中文多非常多,口譯水準似乎也很不錯,溝通比較沒那麼辛苦。尤其還有一個下午是要解說佛經故事,書只有緬甸語、英語、日語、韓語,我還能用英文看個大概,但只會講中文的中國阿姨就很焦急,經常抓著我問老師剛剛說什麼,只會中文的話,來這邊真的很吃虧啊。


每天都各種黑人問號?|親愛的,這裡是緬甸啊!

我剛進內觀中心的時候,真的每天都各種黑人問號。不曉得是我遇到的人的關係,還是語言障礙的問題,還是緬甸的習慣就是這樣,我這個上過班、待過美商、現在又是講求自律的SOHO族,做事一概講求精確、效率、清楚,但是在這裡,就是什麼都不知道,你只能學習放手。

入關時幾點報到呢?不曉得,因為通知信上沒說,可能也因為外國人班機時間不穩定,所以沒強烈要求,但我是九點左右抵達。

報到以後,辦公室的人帶我去餐廳吃飯。他只負責帶我到餐廳門口,然後跟我說要排在僧侶後面才能進去,就走了。至於要坐哪裡?不知道,沒說。我先是慌張的找一桌緬甸人的桌子亂入,他們隨手往旁邊一指,要我去某個角落的桌位,我又慌張的跑過去,結果那邊一位比丘尼問,你吃素嗎?我說對,他就往旁邊一指,我才找到素食桌安身。

吃完飯以後回辦公室,工作人員先帶我把行李放在一間屋子寄放(後來才知道那裡也是外國人的禪堂),帶我去找老師父先受內觀的戒律,然後把我帶去一個小禪堂,聽中文內觀指導錄音,臨走前說「你聽完就可以回剛剛那邊拿行李囉!」然後人就不見了。

我聽完中文的部分以後,發現後面是聽不懂的語言,正想要詢問,回頭發現禪堂裡裡外外都沒有人,咦所以可以走了嗎?所以我走之前要關門嗎?咦錄音還在播放我真的可以這樣就跑嗎?什麼都不知道就這樣糊里糊塗,自己回頭找到剛剛寄放行李的地方,那邊的阿姨看到我,好像也不知道我現在要幹嘛,語言也不通,還找人去問了一圈,才帶我去宿舍。

住宿打理完之後,阿姨比手畫腳說我等等可以去禪堂了,結果我理所當然跑去緬甸人的大禪堂,坐了一個下午,還聽了一整場不知所云的緬甸文+巴利文的講經,直到回宿舍的時候,一個中國阿姨攔住我問:「我剛剛在禪堂怎麼沒見到你?」我才知道,蛤?什麼,外國人有另一個禪堂?我怎麼不知道?

 
 

接下來好幾天,我都靠中國阿姨才慢慢摸清楚,原來外國人有自己的禪堂(比較小,但因為人少所以比較舒服,廁所也更乾淨),外國人排隊去餐廳有自己的隊伍,小參時間要去哪?不知道,跟著中國阿姨走,才發現那個地方遠到沒講根本不可能知道,阿姨不懂英文,還用翻譯軟體到處問出來,我真心佩服他的生存力。

另外還有一件事我到最後還是搞不清楚,女生宿舍大門寫著「離開時請鎖門」,但它的鎖是那種像機車的大鎖,不管從裡面出去或外面進來,一定都要有鑰匙。但,他又沒給我們大門鑰匙,只有少數的比丘尼有。

沒關係,可能是鑰匙不夠,反正我只要按照作息時間進出,應該就沒問題了──才不是,我很多次在明明該去禪堂、該去吃飯、該可以休息的時間,被大鎖在裡面或外面,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,只能等有鑰匙的人路過,所以要我們鎖門但又沒給鑰匙這件事,我真心不懂,後來想說這邊英文很難溝通,我又只住十天,索性就算了。之後去的人如果有心,可以幫我弄清楚這件事。

不過來緬甸之後,我發現自己什麼都想控制精確、不想模稜兩可的特質,在台灣可能是優點,但在這邊只會把自己整死。其實就算不知道,沒講清楚人事時地物,犯了錯或到時候再問,也不會有什麼懲罰,為什麼什麼都要抓得這麼緊呢?

或許換個角度想,精確、效率、清楚,是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副產物,才能生產更多東西、合作更大的計畫、控管更多人。但是緬甸才開放十多年,並不是高度鍛造的社會,出了仰光以後,很多地方都還是牛車、草棚屋、用手抓飯,傳統社會的思維本來沒有這麼緊繃,不知道就問,不清楚就等,到時候再看別人怎麼做也可以,這種從容與彈性,反而會讓人反思──到底什麼樣的生活,才算人類「原本」的生活步調?

 

規矩與作息|在這裡,修行是自己的事

出國前,我先被網站上的禪修作息表嚇了一跳;到了內觀中心,我又被真正的作息嚇了第二次。

台灣的內觀中心作息很嚴格,大家同一時間入關,同一時間出關,該做什麼都會敲鐘,沒什麼自主空間。但緬甸內觀中心,相較之下很自由,常常看到有人消失,時間到了沒出現,或是明明就該是靜坐時間,怎麼禪堂沒有人。後來問了中國阿姨,才摸索出一套約定成俗的、跟表定不同的作息,不過為了避免有教人偷懶之嫌,想去的人還是自己觀察看看,畢竟即使是在彈性的時間表下,還是有人很認真,修行說到底是自己的功課。

不過這有可能是外國人的特例,畢竟緬甸人來中心,似乎常常是一個修行團體一起來,彼此會互相監督,所以比較規矩。外國人待遇優厚,比較不會被管,只要不要太誇張,例如連續兩天都只有吃飯時間出現,基本上不太會被過問,視自己狀況調整就好。

不過話又說回來,都飛這麼遠來求法了,幹嘛還要貪睡滑手機呢?留在台灣就好啦!

台灣 vs 緬甸內觀中心|來緬甸以前,至少要有內觀修行基礎

先說明,台灣我只去過兩次葛印卡系統的內觀中心(高雄六龜),緬甸我只去過一次馬哈希系統內觀總部(仰光),其他機構、修行方式我不清楚,所以以下是我純粹個人的單方面的建議,僅供參考。
 

先說結論:建議去緬甸馬哈希內觀之前,至少要有內觀修行的基礎。我對「基礎」的定義是,到緬甸資訊不足的情況下,即使只收到很簡單的指令,例如觀腹部起伏、觀走路的動作,也能馬上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、或是要注意什麼細節,然後就能開始自主修行。可以先去台灣的內觀中心,或接觸其他中文的內觀教法,光看書可能不夠,要有實際禪修經驗。

台灣的葛印卡內觀中心,中文翻譯完整、修行規矩嚴謹、教導詳細,以初學者來說,資料非常足夠,是很好的管道。但我兩邊比較後卻覺得,正因為非常精實,對平常沒有修行習慣的都市人來說,強度有點太高了。

台灣內觀中心給一般人的十日營,是沒有「行禪」的,統一是靜坐,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,再怎麼墊軟墊、喬姿勢都會痛到想哭。但是馬哈希系統是坐禪、行禪交替,動靜交替下,比較沒那麼吃力。

而台灣內觀中心的修行,觀照的對象是鼻孔的氣息、以及逐一掃瞄全身的感受,現代人的專注力與精細度嚴重不足,對身體感受也不強烈,靜坐已經很痛了,還要這樣高強度的不斷覺察很難覺察的東西,對初學者來說是很嚴酷的考驗,最後容易變成忍痛耐力比賽,挫折度很高,出關以後也不易維持。

相較之下,緬甸內觀中心的觀照對象是腹部起伏,走路只要觀照腳底移動,覺察點少了很多,也很明確很好觀察,出關後即使行住坐臥間也方便維持,對修行初學者來說,反而是比較好掌握的修行技巧。

無奈的是,目前緬甸馬哈希系統的中文資料不足,完全沒有內觀修行經驗的話,很容易到那邊呈現放生狀態,就算用英文問老師、去販賣部找英文書,得到的資料也很有限。

我這次之所以能夠十天就在馬哈希獲得很好的進步,跟在台灣內觀中心待過兩次+在台灣看過馬哈希的《四念處內觀禪修》+曾經系統性地讀過一點佛學資料+英文還算可以跟老師溝通+可以看一些販賣部的英文書+本身是經常探索內在的心靈工作者,以上少了一個環節,可能也會變成放生狀態。


預約內觀|準備好的話,到緬甸越級打怪吧!

報名緬甸內觀中心,請上這個網站

e-mail到他們信箱,用英文說你要報名內觀,他們會給你一個申請表,回填後寄出。

入關日期可以自己訂,要待多久也可以自己訂(最少十天,最長好像六個月),也可以短期出家,這部分細節我不清楚,可以再看一下網站。

請選擇緬甸的涼季前往,大約是11-1月左右,緬甸連十一月都很熱,沒有冷氣真的會陣亡,除非你在台灣夏天都可以不吹冷氣。

費用的部分,跟台灣內觀中心一樣,全部免費,但結束後可自由捐款。雖然緬甸物價很低,但我是依照自己在台灣的收入水準來捐,畢竟在這種克難的地方,應該有很多地方需要經費吧?如果真的有受益,捐款是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。

恭喜你看完六千五百字的生存指南,聽起來好像很恐怖,但我卻必須說,正因為這個環境,內觀中心會給你無法想像的修行進展。

 
當你的人被放到「剛好夠生存」的環境,你會發現人生有非常多東西都是多餘的,心也會變得非常透徹。
 

當你可以怡然自得地跪在地上洗冷水,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用手上廁所,赤腳踩到什麼都波瀾不驚,可以安穩地睡嘎嘎作響的木板床,可以在電鑽和吹狗螺中翻個身繼續睡,可以在四點天還沒亮時,安然地走過樹林裡漆黑的小徑前往禪堂,可以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,心裡還有盞蠟燭明亮地點燃覺知,靜靜地坐一小時。

那裡只有你,還有呼吸,還有一切都融解了。

「無常」再也不是可怕的代名詞,而是一切的實相;你不再畏懼它,甚至可以對它微笑,因為在內觀的呼吸裡,你終於直視了它的存在。

我是柚子甜,這是2019年,我在馬哈希內觀中心,個人版的生存指南。

=============
#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#臉書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==

1 comment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愛漂亮女生的當下練習

這個月好像有某種旅行的能量流,一直在到處跑。 去完花東回來馬上又去白沙屯朝聖,今天又赴朋友的約去基隆輕旅行。基隆暑氣逼人,我們在咖啡廳泡了整整半天,喝了咖啡又吃了中飯,再續了一杯咖啡,聊天聊了四小時,才搭著絕命甩尾公車去潮境公園拍照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情傷療癒學:為什麼我在感情中,沒有安全感?

曾經我非常信仰「情侶系」產品,大學時期談戀愛,見面不是打招呼,而是瞄對方脖子一眼,如果空空如也,馬上就會興師問罪:「你為什麼沒戴我們的情侶對鍊?」 很執著要有一個「一起擁有」的象徵物,不管是戒指、項鍊、衣服、抱枕,好像對方肯用那個東西,就能證明他愛我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自由工作者的疫情閉關

私下跟不少自由工作者有聯絡,知道很多人都很抓狂,只是沒有表現出來,默默地沉潛著,消化內心灼人的焦慮。   也在〈脈輪一年療癒計畫〉的同學回饋裡,看到很多人說疫情影響工作和收入,在家非常恐慌,原地打轉著不曉得怎麼辦,靠著翻牌卡和自己對話,多少得到了方向和安慰(剛好第一波療癒的就是代表紮根的海底輪)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