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從我離開舊首都仰光之後,就一天到晚被當地人搭訕。
本來以為是我待的地方比較偏鄉,外國人嘛比較稀奇,但後來發現,搭訕我的人常常跟我講緬甸話,以為我是自己人。
後來到了遊客超多的觀光勝地蒲甘,想說這邊外國人總不值錢了吧!沒有,我被搭訕的機率暴增,每天騎車出去都被回頭盯著看,被人騎車追上來打招呼,問我從哪裡來,要去哪裡。
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,我剛到蒲甘的隔天,中午去附近一間餐廳吃飯,結帳的時候,緬甸小哥興奮地跟我說:「我昨天就在附近注意到妳了!請問可以跟妳拍照嗎?妳好漂亮!」
嗯,如果是在台灣我可能會高興一下,但這裡是緬甸,一個獨自旅行的女生,才來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被異性默默注意,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嗎?(回飯店馬上檢查門窗)
***
前幾天在臉書講了這件事,很多讀者朋友開玩笑地說:「搞不好妳是緬甸的菜。」我想說哪有可能,每個國家的審美觀不一樣,我怎麼可能是緬甸的菜。
但我突然想到一件事,之前看《愛情市場學》,印象中有一段話大約是這樣:「在以前的農業社會,女生能夠把臉洗乾淨、手腳沒有沾滿泥土,就已經過基本門檻了──因為那代表她不用幫家裡幹活,而這是有錢人家的女兒才有的特權。」
我在緬甸的時候,有一半的時間都在過五十年前台灣鄉下的生活,然後我才發現,維持美貌這件事,真的是富裕社會才有的奢侈。
***
怎麼說呢?拿最簡單的沒有熱水舉例好了。緬甸人到現在普遍還是家裡沒熱水,也不用吹風機,我跟著內觀中心和偏鄉孤兒院住了十幾天,也洗了半個月的冷水澡。
冷水其實是洗不掉頭髮的油的,即使有用洗髮精,我每幾個月都去找設計師剪的鮑勃頭,還是塌得一蹋糊塗,不斷亂翹或黏在一塊兒。髮型一塌,五官就跟著扁,人也跟著乏味起來。
再來,出國以前我嫌化妝水太大瓶,想說緬甸很熱嘛,只帶簡單的保養油,沒想到緬甸涼季的熱是乾熱,沒有用保濕產品之下,每天皮膚都在乾燥脫水,毛孔變得粗大,甚至開始長粉刺。皮膚一差,人看起來就糟,所幸我還有潤色隔離霜可以遮個瑕,唇膏一塗,遠看還像個樣。
但你知道嗎?熱水器、剪頭髮、保養品、化妝品都是要錢的。緬甸2018年的統計資料,平均國民年所得1310美元,一年賺不到四萬台幣,等於一個月三千多塊台幣。如果你一個月只有三千多塊,你會拿去買面膜敷臉?別傻了,先吃飽比較實際吧,等等還要去幹活呢,家裡還有幾個小孩等著吃飯。
再來說衣著品味。
要知道自己適合穿什麼,穿得好看,表示這個人必須買過很多衣服,浪費過很多錢,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。但是當一個月只有三千多塊的時候?別傻了,有衣服就穿,花花綠綠的喜氣就很不錯,什麼穿搭的品味,這是有錢可以浪費的人才能養出的東西。
膚淺的東西說完了,再來說說皮膚底下的東西吧。
***
都市人講美貌,已經很少純講外表了,而是開始進階到「氣質」。
但要養出一個有文青氣息的人,就算是假文青,也需要很貴的資本。首先要有能力讀到高等學歷,表示家裡至少是中產階級,重視教育,也沒有高額的負債或生病的家人,要他早早放棄學業去打工。
文青的養分也很貴。喜歡書,書很貴。文青喜歡寫,但也要你有閒工夫寫,得家裡沒有要你賺錢,不用照顧弟妹,還有自己的房間,你才有本錢寫。文青喜歡咖啡,文青喜歡電影,文青喜歡展覽,文青喜歡到處旅行,學新東西。
錢、錢、錢、錢、錢。
當平均一個月只有三千多塊,而且出了仰光之後,許多緬甸居民的生存環境,還是草棚屋、牛車、用手抓飯、女生就是把臉洗乾淨,臉上塗塔納卡(一種當地的天然防曬粉),我真的相信,有把臉和手洗乾淨,擦得起保養品,塗得起口紅,洗過熱水的頭髮可以吹出蓬鬆的鮑勃頭,穿著稍微有搭配過,就可以算是美女。
(我的讀者們到緬甸,應該都是仙女了吧)
***
被搭訕一千次後的感慨是,原來維持美貌,也是收入差距的結果,如果你曾經被稱讚過漂亮,都要好好珍惜。
天生漂亮的女生其實很少,能夠把女生一個個推到「漂亮」的層級,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產物。
而我們只是剛好有幸,能在台灣好好當個女生。
=============
#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#臉書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