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聖的OO,為日常生活帶來幸福

《讓奇蹟發生的技術》是本很有意思的書,文句乍看之下很淺白,方法似乎也很簡單。

但是近年來特別關注「調頻」、觀察什麼樣的人會特別幸運,會知道「這本書教的方法,都是真的有用。」

例如這篇〈神聖的OO,為日常生活帶來幸福〉摘要:

================

做不擅長的事情時,我們都會感到很痛苦。

比方說,很多人應該都會覺得,洗完澡後吹頭髮「怎麼這麼麻煩」吧?

過去我也常常覺得「吹頭髮怎麼這麼花時間啊」。

假設頭髮濕濕的狀態為A點,頭髮吹乾的狀態為B點, A點的相對價值低,所以我才會急著想要趕快抵達B點。

但是「必須趕快前往B點」的想法,可以說注意力都集中在未來之上,沒有活在當下。

無論抵達B點的過程是痛苦的,還是充滿感謝的,不管選擇哪一個,抵達終點「吹乾頭髮」都是一樣的。

怎麼看待抵達終點前的五到十分鐘,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上。

所以我發現,既然如此,與其每次吹頭髮都心想著「什麼時候頭髮才會乾」不如抱持著感恩的心,享受吹頭髮的過程。

這個時候,「神聖的○○」這句話能發揮很大的功效。

這句話是讓所有東西都變成感謝的魔法詞彙。

假如說對象是吹風機,把吹風機換成「神聖的吹風機」「神聖的熱風」,吹頭髮這件事情應該就會變得不太一樣。

「開關按下去,馬上就有熱風吹來,真是厲害。」

一個按鈕,就可以切換冷風熱風,發明這個的人真是天才。」

這樣想,焦躁的情緒不知不覺就消失了。

================

看完這段讓我想到,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,我也有提過類似的邏輯。

例如要吃飯之前,對自己說:「在二十到三十分鐘內,沒人可以介入我和我的食物。」

有意識地保留某件事情的專屬時間,會創造深化的可能,也就更能享受以前沒體驗過的「滋味」。

***

《讓奇蹟發生的技術》則是異曲同工之妙,讓我們提醒自己,這個東西、這件事情是「神聖的」,抱持感謝的頻率,自然會專注、享受,並且讓自己處於幸福的頻率。

***

書中還有許多有意思的小技巧,而無論是哪一種,都可以看出作者透過這些方法,就算是面對逆境,也能用不同的思維變化,活出「感謝、喜悅」的頻率。

處在這樣的美好頻率裡,奇蹟自然會發生,這和我認為「調頻可以成就幸運體質」不謀而合,所以看了頻頻點頭。

相信開始「好好調頻」的讀者,也會喜歡這本書,在這邊推薦《讓奇蹟發生的技術》給大家。

(圖片閱讀器為Mooink六吋初代木紋機,目前已絕版)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三十之後,更懂得閨蜜的重要

前幾天分享《兩個女人住一起》這本書,下方留言對於「女性共居」可能性的諸多迴響,看著感到很幸福。我們三十世代的女子走到現在,終於可以審視「成家」這個字眼的定義──不見得一定要是異性、甚至不必是情人,而是可以兩個理念相同的,頻率相同的同性好友,一起共享未來的幸福與照顧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忍受「無聊」,是快樂的路徑

在看一本科普的書,裡面一段正好又提到了我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也引述過的實驗:   維吉尼亞大學讓受試者單獨處在一個房間裡,可以選擇無聊的坐著,或選擇被「介於被針扎到中等程度的牙痛之間」的電擊。受試者在實驗開始前都體驗過疼痛程度,因此如果選擇被電擊,並不是出於單純的好奇心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「好」習慣強迫症

你有所謂的「良好習慣」嗎。 早上起來一定要喝800cc的水。 每天早餐都強迫自己只能吃水果和地瓜,即使已經吃到怕。 愛乾淨,看到一根頭髮都會覺得坐立難安,馬上就想把它捻起來扔掉。 不管再怎麼累,睡前一定要讀三十頁的書才能睡覺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