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看一本科普的書,裡面一段正好又提到了我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也引述過的實驗:
維吉尼亞大學讓受試者單獨處在一個房間裡,可以選擇無聊的坐著,或選擇被「介於被針扎到中等程度的牙痛之間」的電擊。受試者在實驗開始前都體驗過疼痛程度,因此如果選擇被電擊,並不是出於單純的好奇心。
結果這個實驗中,三分之二的男性與四分之一的女性都至少給予自己一次電擊,因為獨處的痛苦並不舒服──他們寧可選擇給自己疼痛。
***
重讀這個實驗的時候,我除了像之前一樣詫異人的自找罪受,同時也延伸出一個想法: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常寧可反芻痛苦的記憶,也不想忍受無聊嗎?
日常沒事的時候,我們很喜歡拿痛苦的想法折磨自己,也許是畏懼還沒發生的事,也許是焦慮我們不清楚的事,後悔或憤怒已經過去的事,有些事明明原本已經過了,我們卻會在抗拒無聊的時候,無意識的再度把它撿回來戳自己。
***
而反過來說,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修行有成的僧侶,會被譽為「世界上最快樂的人」。
因為他們在長期且規律的修行下,大腦對「無聊」已經有高度的耐受性。耐得住無聊,自然不需要反芻痛苦來刺激自己,保留下來的能量,會讓他們更能如實地活在當下──
如果當下是美好的,自然會瓦解「無聊」的幻象;就算當下是痛苦的,也會因為如實地活著,能夠百分之百接住自己的情緒,用清明的視角面對,甚至從中磨練出更高的智慧。而當這些都過去,也就都過去了,不會殘留下太多陰影。
***
追本溯源,一個「耐得住無聊」的人,自然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。
這個「耐得住無聊」,不是逃避與麻痺的忍耐,正好相反。是有著清明的雙眼,覺察當下的耐性,它是走上快樂的唯一路徑。
===========
☆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☆ 柚子甜剝心事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Podcast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
Photo by Chris Coe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