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空屋筆記》,反思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

這陣子內心進行一場安靜的革命。
 
很久之前就看過 空屋筆記-免費的自由 的文章,幾年來偶然在網路上,也會看到有人轉載零星作品。
 
***
 
為什麼會叫空屋筆記?這個名字源自於一次「佔領空屋」的經驗。
 
作者在克羅埃西亞當交換學生時,因為宿舍意外沒申請到,而透過朋友介紹,加入一個在荒廢屠宰場「佔領空屋」的團體。
 
在那裡的人「沒有上班,但很認真工作」,把佔領的閒置空屋盡可能活用打理得整齊,甚至燒柴火煮飯,帶著推車去路上撿別人丟棄的家具。
 
很少花錢買東西,會去市場詢問有沒有要丟棄的蔬果,去麵包工廠買便宜的隔夜待銷毀麵包、翻垃圾桶找被浪費的全新食物,甚至根本還在保存期限的食物吃,當個有什麼吃什麼「Freegan」。
 
***
 
「佔領空屋」雖然在法律上不合法,但卻是一場行之有年的社會運動,歐洲某些國家,這些團體甚至有百年歷史。
 
有些地方的佔領空屋者確實是遊手好閒之徒,也看過造成房東困擾、大肆破壞房子的案例。
 
但真正基於理念而「佔領空屋」的人,不是單純只是想找的地方住,而是想要透過這個行為引發社會反思:為什麼這個社會房子越蓋越多,住得起的人卻越來越少?為什麼一半的食物被丟棄,很多甚至還好好的,世界上卻還是有這麼多人在挨餓?為什麼市中心的精華土地只是被荒廢著等它漲價,一放就十幾二十年,但人們卻窮到花了一輩子的死薪水,還只能徒個安身立命之處?
 
***
 
雖然不合法,被業主驅趕,斷水斷電,還找警衛來守著。但警衛私底下卻會找他們喝咖啡,周邊的居民也因為和他們往來友善而紛紛聲援,甚至有些警察驅離他們之後,卻還私下感謝空屋占領者,因為那些被佔領的空屋,常常是治安死角,很多人在裡面吸毒犯罪。
 
但是他們進駐之後,把那裡打理得很好,來往廢墟的人變多,反而吸毒犯罪者撤離了,最後有些政府甚至會允許這些占領者,在廢墟賣掉以前可以繼續待在這裡。
 
***
 
雖然作者只在那裡短短過了幾個月,但在那裡的經歷卻讓他開始反思一切資本社會的不合理,回台灣之後,雖然台灣並不適合真的去「佔領空屋」或「翻垃圾桶」,但卻盡可能地想要用這樣的精神,給世界最小的傷害過生活。
 
我很佩服作者的理念,但總認為像我這種嬌生慣養的人,離那樣的生活太遠──反正我本來就是盡可能在過少物生活、消費友善環境的產品、平常也差不多是素食者,我先能做到這樣就好了。
 
***
 
不過巧合的是,最近剛好讀了極簡生活Youtuber布蘭達&維尼的書稿,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很能接受這種少欲物的生活方式,看了書以後還是有很多地方被洗了三觀,邊看邊心想「這真的行嗎?」「哇塞我還沒這樣想過耶!」
 
可是消化幾天以後才慢慢發現,那是因為我從來沒有用資本主義以外的思維想事情,從來沒意識到「另一種可能」。
 
我大學的時候念商學院,學校的教育方式、同學的思維都隱隱瀰漫著一股「只要你是菁英,你有本事,踩著別人往上爬,剝削別人也沒關係」的濃厚資本主義思維。
 
更不用說成長環境,所有的人都鼓勵你「賺大錢過好生活」,甚至以前因為出差時,發現工廠對周邊土地環境汙染很大,覺得非常有罪惡感而萌生辭意時,長輩還說:「這個世界不就是這樣,你辭職也改變不了什麼,反正還不是有下一個人會做。」
 
但就像書上說的,世界上的人90%都不是壞人,只是不知道除了金錢以外,還有什麼讓生活更好的方法。
 
***
 
雖然後來脫離職場,走向自由工作者之路,貌似比較追求好好生活,但現在看起來只是不想追那麼緊,骨子裡依然是資本主義。
 
不過因為布蘭達&維尼的書稿,我慢慢開始想著「另一種生活的思考模式,好像也蠻合理的」,資本主義思維開始動搖之後,剛好在臉書又看到有人分享空屋筆記的文章,這次點進去,突然發現可以看懂了──
 
我發現與其說他們是反社會,不如說他們想找回「人」本來的樣子。
 
尤其是「禮物經濟」,這邊節錄部分文章如下(全文按我):
 
================
其實禮物經濟(gift economy)跟分享經濟(share economy)的概念非常像,只差在分享經濟主要是指將”多餘的”跟別人分享,比如說多出來的房間,或是多出來的食物,與其放著不用,不如將之拿來跟其他人分享。
 
禮物經濟則是著重在 ”把所有的付出都當作是禮物”…..而不是投資或是交易。
 
然而,我們大部分的人卻習慣將我們的付出,當成一種交易,就算不是為了金錢,也是為了要獲得相等價值的回報。
 
所以我們逐漸地學會用最少的付出來換取最多的回報,學會斤斤計較,學會將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。
 
但是,如果我們把付出當成禮物的話會如何?
 
(中略)
 
在我的世界裡
改變這些事情最簡單、直接、有效
還有最重要的……任何人都能夠做的方法
就是用禮物經濟過活。
 
我可以幫忙任何人做我喜歡且我做得到的事情
可以幫沒錢找家教的學生課輔
幫需要人手的農家種田
幫餐廳煮飯洗碗
說故事、分享
 
籠統一點的說,就是將自己變成一個禮物送出去
這樣子的禮物,不是為了希望從對方那邊得到甚麼回報
只是單純因為我享受這個送禮物的過程
也許,
這個世界,會在某個時候、以某種形式的禮物讓我活下去
================
 
因為深深被這種回歸「人和人的連結」、「人和自然的連結」打動,馬上買了〈空屋筆記:免費的自由〉的電子書,還用一天就看完了。
 
書中還解開我的疑惑:例如我以前覺得,這種生活,還不是要靠有人努力工作、靠資本主義的殘餘過活?所以真的能捨棄資本主義嗎?甚至書上還說,有些人稱他們就是「社會的寄生蟲」。
 
而書中的回答如下:
 
=============
這些人並不知道,我們當然希望可以吃自己用自然農法種的健康蔬菜和水果;我們當然希望可以自己開用廢油、太陽能、沼氣當燃料的車子;我們當然也希望可以自己動手用泥土、竹子跟木頭,蓋一動適合當地氣候的自然建築,這些都是存在每個Freegan心中的夢想啊!
 
但我們選擇暫緩這些夢想。因為,當我們發現這個世界每年生產的食物足夠餵飽一百億人,但卻浪費了近半數的食物,卻還有10億人正在挨餓者;當我們發現,台灣每輛車子裡頭平均只有1.7個人,等同每輛車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空位就這樣被閒置者。
 
當我們發現,台灣人整天說房價很貴,窮人沒地方住,而立法委員整天想要開燈、潑水好趕走遊民,台灣卻有近百萬戶閒置的空屋和蚊子館,而遊民加起來其實根本不到5000人──難道我們應該放任這些資源就這樣被浪費掉,然後還花費更多資源在開發其他的替代方案嗎?
 
因此我們寧願吃垃圾從桶裡期、噴過農藥、除草劑、基因改造的食物,寧願花四、五小時在路邊的陌生人讓我們搭便車,寧願冒著跟警察、地主起衝突的危險,住在環境很差的廢墟,在種種輿論壓力下,抬頭挺胸當社會的寄生蟲。
=============
 
我的領悟是,其實這樣的想法,並不是鼓勵所有人都要丟掉工作,當佔領空屋者、或是活得這麼極簡又極端──但是世界上本來就需要不同的人,而這些人願意這麼做,他們彌補了資本主義的不足,而且生活充滿了愛和連結,雖然身體辛苦,但心理比多數被資本主義壓榨的人還快樂很多,光是這樣,其實就非常值得我們好好反思「我現在的生活到底合不合理」,然後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做起。
 
雖然我還不知道現在能做什麼,但內心深處很多東西被啟動了,第一步至少我能做的,是分享這本書。
 
***
 
不過作者好像不太希望大家為了看這本書而消耗太多紙張,希望用現有的庫存來傳閱就好,可以搜尋作者的「無價書計畫」看有沒有人願意傳閱。
 
或是我就是用電子書買,雖然無法傳閱,但至少不會消耗紙張,有聲書甚至不到200元,或是慢慢爬作者部落格也可以(連結按我),總之鼓勵大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,把另一種生活方式讀進來,你看世界的方式會重新開天眼。
 
附上作者楊宗翰的TED演講
 
===========
☆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☆ 柚子甜剝心事
 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Podcast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
 

You May Also Like

關於茶樹純露與皮膚照顧

以下是個人經驗分享,細節有點多,但對於有需要的人來說可能很重要,所以我還是會詳細寫出來。   前陣子我才知道自己的皮膚超敏感,因為我平常沒有迷保養品,都是看皮膚科醫生的文章,洗臉以後薄擦凡士林而已,安全到不可能有過敏反應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花蓮旅行筆記之三:恐懼的解藥,是你自己

九月去花蓮旅行三天,我沒說的是,那兩天晚上,我很害怕。 我住的是很特別的民宿,用碉堡的哨亭改建,位在海邊一座山坡邊,毫無遮蔽,夏末的夜晚山風海風包夾,不用冷氣也透心涼。 碉堡外有個專屬露臺,躺著就能看星星,旁邊是貫穿台灣的山脈的起點,依山傍海的,氣場強大,白天我是很喜歡的,但是夜裡一個人踩著樓梯回哨亭,我膽子小,心裡發慌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柚子的調頻日常

關掉螢幕、蓋一塊布,視覺上會讓我意識到「那裡有個阻隔」,雖然拿掉很容易,但足以提醒我:「你確定現在要用電腦嗎?還是再緩緩?」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