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心中的「豐盛」是什麼?

這幾天在玩部落客朋友雪莉舉辦的〈豐盛冥想21天〉,之前身心靈圈很紅,透過21天每天做15分鐘的覺察練習、冥想梵唱,去吸引和探討自己在「豐盛」這個領域的議題。

對我來說,這個遊戲與其說是儀式,我更多時候是透過練習來覺察,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可以挖掘的東西──畢竟要我自己說,我是個精神和物質非常富足的人嗎?好像是也不是,至少我認為自己不完全是,但這中間到底是什麼信念卡住,還有什麼可以照見,我非常有興趣。

今天練習到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:「列出你身邊你認為他很富足、富裕的人,必須是你認識並能接觸到的人。他們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生活目標、他們很快樂、或在你眼中他們很快樂。」

***

我第一時間非常傻眼,因為首先,我不認為有錢就等於快樂,甚至見過極多收入在同儕間封頂的人,一個個在做療癒時黑暗又碎裂到讓人驚愕。也看過很多忙於工作而不斷殘殺自己身心靈的人,這種要讓我把他的名字寫上清單,真的辦不到。

但也不代表我不重視錢,手頭拮据但過得很快樂的人,我頂多只有耳聞,並沒有真實認識,所以無從得知他們是真快樂,還是表面快樂?因此清單上也沒有這種極端。

還有,就算有一定的收入,也算懂得過好日子,但是每天不是在做想做的事,只能說是肯花錢來代償自己白天的辛苦,那對我來說也不算真的富足。

那我心中的「富足」到底是什麼?

我嘗試列了幾個,又把列出的理由附註在後面,盯著那名單看幾秒鐘後,我啊哈了一聲,恍然大悟。

這幾個人,都有兩個共通點:「自我實現」+「懂生活」。

***

他們不見得賺得很多,但每個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,就算沒有創業,也是在職場做自己擅長的工作,另外也有自己的興趣作為副業。

總之人生大部分的時間,一定是心甘情願地花在自己喜歡、認同的事情上。

第二是「懂生活」,這些人都頗具細膩的五感,就算砸不了大錢買最貴的,但一定懂得在預算內找到最好的。可能買不起一瓶幾萬的紅酒,卻會從櫃子裡拿出一支你我都負擔的起的收藏,邊喝邊和你聊這支的產地、年份和韻味;又或者從冰箱中挖出幾個食材,我們去市場走一圈都買得到的那種,簡單煎煎弄弄,配上氣泡水和醋,就是一餐爽口的便飯。

一個人的時候也不將就,放音樂、點香、泡花茶、蠟燭薰香,就連洗手間肥皂都要用個精緻的瓷盤托著,懂得安頓自己的味蕾、視覺和心──而通常有這種能力的人,剛好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修行──懂得覺知,懂得精細,也懂得享樂追求要適可而止。

於是我懂了,屬於我版本的富足,是把生命留給真正在乎的事情,是有覺知和品味地為五感選擇好東西,是有基本的收入足以支付這一切,也有足夠的修行去接納不夠完美之處。

接著我回過頭想,啊,或許我在別人眼中,也是接近這種人吧?只是我修行還不夠,看不見自己的幸福,常覺得自己有所不足,煩勞庸碌。

也許豐盛練習的最終意義,不是要我們渴求更多,而是看見自己手上的,以及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你心目中的豐盛是什麼版本呢?


Photo by Paige Cody on Unsplash

 
 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當個強壯的浮萍

前幾天和心靈問路的案主聊天,我聊到自己從小就沒有根的感覺,像一棵漂流的浮萍。   而神奇的是,如果去追溯我的童年,其實並沒有動盪不安的印記,我一直到將近三十歲才搬第一次家,求學期間只有轉一次學,而且轉學記憶是友善的。小時候雖然給褓姆帶或上安親班,但跟爸媽也是下班後就接手,周末會全家出遊,要說和樂融融雖然有點過了,但至少家庭功能正常,沒有什麼重大匱乏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沒有界限的善良,是包裝過的軟弱

前陣子和朋友吃飯,多年來他定期找我諮詢,把自己從人生的泥濘中扶起來。   他人生最慘的時候,大概不比爛泥好多少,講話都是各種鬼打牆,各種看不開和憤怒。奇特的是,他總能留著一點覺知,在情況最糟時守著一股內在之光來求助,聽我告訴他現在的盲點,又顫顫巍巍地朝著那個方向匍匐前進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物質與精神的滿足點

清楚表達你的想法之後,建議你也問問他的滿足點是怎麼形成的,有沒有相關的特殊事件或小故事可以跟你分享?透過這樣的對話,你們將更了解彼此,日後再遭遇同樣的情形時,就不至於一直鬼打牆了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