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心中的「豐盛」是什麼?

這幾天在玩部落客朋友雪莉舉辦的〈豐盛冥想21天〉,之前身心靈圈很紅,透過21天每天做15分鐘的覺察練習、冥想梵唱,去吸引和探討自己在「豐盛」這個領域的議題。

對我來說,這個遊戲與其說是儀式,我更多時候是透過練習來覺察,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可以挖掘的東西──畢竟要我自己說,我是個精神和物質非常富足的人嗎?好像是也不是,至少我認為自己不完全是,但這中間到底是什麼信念卡住,還有什麼可以照見,我非常有興趣。

今天練習到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:「列出你身邊你認為他很富足、富裕的人,必須是你認識並能接觸到的人。他們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生活目標、他們很快樂、或在你眼中他們很快樂。」

***

我第一時間非常傻眼,因為首先,我不認為有錢就等於快樂,甚至見過極多收入在同儕間封頂的人,一個個在做療癒時黑暗又碎裂到讓人驚愕。也看過很多忙於工作而不斷殘殺自己身心靈的人,這種要讓我把他的名字寫上清單,真的辦不到。

但也不代表我不重視錢,手頭拮据但過得很快樂的人,我頂多只有耳聞,並沒有真實認識,所以無從得知他們是真快樂,還是表面快樂?因此清單上也沒有這種極端。

還有,就算有一定的收入,也算懂得過好日子,但是每天不是在做想做的事,只能說是肯花錢來代償自己白天的辛苦,那對我來說也不算真的富足。

那我心中的「富足」到底是什麼?

我嘗試列了幾個,又把列出的理由附註在後面,盯著那名單看幾秒鐘後,我啊哈了一聲,恍然大悟。

這幾個人,都有兩個共通點:「自我實現」+「懂生活」。

***

他們不見得賺得很多,但每個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,就算沒有創業,也是在職場做自己擅長的工作,另外也有自己的興趣作為副業。

總之人生大部分的時間,一定是心甘情願地花在自己喜歡、認同的事情上。

第二是「懂生活」,這些人都頗具細膩的五感,就算砸不了大錢買最貴的,但一定懂得在預算內找到最好的。可能買不起一瓶幾萬的紅酒,卻會從櫃子裡拿出一支你我都負擔的起的收藏,邊喝邊和你聊這支的產地、年份和韻味;又或者從冰箱中挖出幾個食材,我們去市場走一圈都買得到的那種,簡單煎煎弄弄,配上氣泡水和醋,就是一餐爽口的便飯。

一個人的時候也不將就,放音樂、點香、泡花茶、蠟燭薰香,就連洗手間肥皂都要用個精緻的瓷盤托著,懂得安頓自己的味蕾、視覺和心──而通常有這種能力的人,剛好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修行──懂得覺知,懂得精細,也懂得享樂追求要適可而止。

於是我懂了,屬於我版本的富足,是把生命留給真正在乎的事情,是有覺知和品味地為五感選擇好東西,是有基本的收入足以支付這一切,也有足夠的修行去接納不夠完美之處。

接著我回過頭想,啊,或許我在別人眼中,也是接近這種人吧?只是我修行還不夠,看不見自己的幸福,常覺得自己有所不足,煩勞庸碌。

也許豐盛練習的最終意義,不是要我們渴求更多,而是看見自己手上的,以及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你心目中的豐盛是什麼版本呢?


Photo by Paige Cody on Unsplash

 
 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畫一張身體地圖

最近在看一本探討身心連結的書,翻到其中一節,要我們畫一張「身體地圖」。 要脫光站在鏡子前,仔細地、不批判的看著自己,也不為身形找藉口,客觀地記錄自己身體的型態:左側和右側哪一邊比較有力?身體哪個部分比較強壯?哪個地方比較虛弱?哪個地方充活力?
Read More
Read More

內觀與身心靈的盲點(上)

因著一次內觀,給大量接觸身心靈知識的我很多啟發,自己問自己、或別人問過我的許多問題,雖然內觀並不會教,但卻像被打通阻塞源頭的巨石一樣忽然都有了答案,集結起來又是一篇文章──所以這篇,我試著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分析一些身心靈常見的盲點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明明身體不需要,卻一直想吃?

我跟那些衰敗的病人、憂慮疲憊的家屬擦肩而過時,我放鬆肩膀、深呼吸舒緩緊繃的胸口,從「抗拒」慢慢轉換成「接受」。 對啊,我遲早有一天也會變成這樣,但那又如何?這本來就是正常生命流轉,抗拒也沒有用,只會讓我更遠離現實。 我接受自己會老、會病、會臭、會衰敗、會需要別人。 但在那之前,現在的我能做的,就是好好珍惜我的健康,把握剩下的幾十年來體驗世界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