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印度以前沒想過的事

 
1. 冬天的歌印拜陀氣候乾燥,泡完月亮池竟然可以不擦身體,直接濕答答的穿全套衣服,濕著頭髮到處走,反正等一下就乾了。
 
2. 凌晨四點,可以在更衣室沖冷水之後,面不改色的去泡月亮池,其冷度約等於在台灣冬天晨泳。
 
至於為什麼要凌晨四點,因為行程表上說那個時間泡能量特別好(但那個時間我只泡過一次,我想睡覺Zzzzz)
 
***
 
3. 在台灣根本覺得護手霜和指緣油是雞肋,在這邊真的後悔沒帶,天氣乾燥到指甲邊緣都開始龜裂。
 
4. 腳底已然變成菜瓜布。太多地方規定要脫鞋,地板又常常是尖銳小石頭或粗糙水泥,太陽曬過還超燙,都市人常常去角質又抹保養品的腳,在這裡直接肉搏。
 
腳底長繭以外,腳跟又磨又刮也滿佈裂痕,裂開的部份都是黑黑的根本刷不乾淨,刷乾淨也沒用,馬上出來踩地板又髒。
 
可能回台灣要好好泡腳+去角質+擦保養品了🥲
 
但神奇的是,赤腳走路似乎對身體有微妙的調整作用,我在台北穿很好的鞋走,也容易腳踝和腳底不舒服。
 
反而在這邊赤腳走很多路,腳踝和腳底都沒痛過。以前好像聽過中醫說建議沒事可以練習赤腳走路,可以平衡筋膜張力,可能在我身上真的是這樣。
 
***
 
5. 可以和陌生人睡一起還睡很好。
之前閉關課是和上百人一起睡大殿,接著21天的課程是和一位波蘭室友同房。
 
已經很久沒有私人空間了,每天出門園區還超級多遊客來參拜,但竟然完全沒問題。
 
6. 臉皮越來越厚
在台灣,我如果被當眾斥責,一定會覺得又羞又怒,覺得非常丟臉。
 
但在印度,這邊可能人力過剩,很多規定都不會寫清楚,反正犯錯就會有人來糾正你,而且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遊客太多,態度常常都很兇。
 
有一次我在一個不能穿鞋的地方,忘記脫鞋就往前走(當然也沒有提醒的告示牌),管理員直接當眾喝斥我立刻脫下,我在一大群排隊的人面前慌亂的脫下以後,他又揮手大聲喝令我去外面放。
 
如果是以前我一定會又驚又怒,但說也奇怪,我當下沒有太多情緒,鞋子放了我又繼續往前走。
 
***
 
現在學會在印度就是要接受混亂,很多規定都很模糊,也都不寫清楚不講清楚,每天都眼睜睜看著很多遊客被罵。
 
我還曾經進廟裡前,準備要把包包放外面,工作人員說我可以帶進去。進去以後立刻被另外一位工作人員趕出來,叫我這個包包要放外面。
 
突然覺得,台灣在服態度這件事情真是在乎得不得了,稍微臉臭一點就可以在Google Maps被刷一排一星。
 
來印度受過餐廳、商店、管理員的震撼教育之後,會覺得台灣的服務業太偉大了。我愛台灣🥲。
 
(圖片攝於月亮餐廳。Butterscotch Flooda,一種類似聖代的甜品)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【柚子甜在清邁】在這裡,我是個不殺價的觀光客

聽說在東南亞國家旅遊的時候,有一個必備的技能是:殺價。 但其實,我不是一個具備殺價功能的人。我臉皮薄,心中最憧憬的交易是「你開一個合理價格、賺你該賺的,我如果負擔得起就會掏錢」,不要在那邊上演喜歡又假裝不買,老闆也喊來來來你回來,我賠本賣你的戲碼,那對我來說不是樂趣,是消耗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花蓮旅行筆記之三:恐懼的解藥,是你自己

九月去花蓮旅行三天,我沒說的是,那兩天晚上,我很害怕。 我住的是很特別的民宿,用碉堡的哨亭改建,位在海邊一座山坡邊,毫無遮蔽,夏末的夜晚山風海風包夾,不用冷氣也透心涼。 碉堡外有個專屬露臺,躺著就能看星星,旁邊是貫穿台灣的山脈的起點,依山傍海的,氣場強大,白天我是很喜歡的,但是夜裡一個人踩著樓梯回哨亭,我膽子小,心裡發慌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緬甸旅行教我的事|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

我常聽到人家說,看到某尊佛祖好有感應啊,一看到馬上就會哭得唏哩嘩啦,我都煞風景地在想,只是投射吧,最近心裡的委屈和痛苦沒處發洩,被佛像觸動了開關,才藉機哭得唏哩嘩啦。 然而在踏進阿難陀寺的那一刻,才發現那只是我孤陋寡聞,井底之蛙的見解,因為我抬頭瞻仰佛像的時刻,眼眶馬上沒來由地開始泛淚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