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在追蹤我IG的讀者,應該有看到我PO的一個趣聞。
昨天經過一個冷飲攤坐下小憩,點了一杯抹茶牛奶,還跟老闆娘說 “No ice pls.” 結果她用破碎的中英混搭說,幫我加「依顛顛」就好,我想說好吧,台灣也常常這樣,就點了點頭同意。
結果端上來那個「一點點」根本就是厚厚的冰塊層XD,很早就不喝冷飲的我心裡深深呼了一口氣,但想說算了,搞不好人家的「依顛顛」真的是這樣,於是默默地把冰塊撈掉,只留一點在杯裡讓它慢慢給太陽融化。
不過有趣的是,正因為「被迫」喝下的這杯冷飲,才讓我觀察到:自己的身體似乎在不同的氣候土地上,已經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。
***
台北可能因為環境潮濕,體內寒氣濕氣不容易排掉,以前身體會自動排斥吃水果,也排斥生冷的東西(包含生菜和低於體溫的飲料);但是十月的清邁是非常舒適的地方,太陽熱而不毒,空氣乾爽宜人。夏季的台北我經常要掏出手帕擦汗,但整個下午我在清邁古城長途行走萬步以上,身體卻沒出什麼汗(可能直接就蒸散在空氣中了),體力也比在溼熱的台北盆地步行還要好非常多。
在氣候乾熱+運動充足的情況下,我發現身體居然開始很自然地接受生菜水果了──泰式料理很多都會附上生菜、生黃瓜、生豆芽菜之類的,現打果汁也是三步一攤五步一店,每家出品都是滿滿的冰,包括我拿在手上的這杯有著厚冰層的抹茶牛奶。
以前在台北就算撈掉冰塊喝,胃啊身體啊還是會不舒服,對甜味的接受度也很低;但進入熱帶國家、辛香料飲食、大量的步行運動又曬很多太陽,適量水果反而可以降火氣、而冷飲只要慢慢喝就無妨,因為寒氣濕氣代謝得很快,晚上睡得也熟。更不用說古城慢活的人生讓壓力歸零,身體比在台北辛苦慢慢養還要好。
對身體有敏感度是很有意思的事,同一株植物種在不同地方已有不同的樣貌,更別說身體吸取不同緯度國家的養分、氣候與作息步調。這幾天下來身體的改善,真心讓人覺得台北盆地不適合養生,以後真想搬到乾爽的地方長居啊….
***
臉書搜尋:柚子甜剝心事
IG搜尋:柚子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