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極化思考的關係陷阱

友人因為感情課題,這一年來認真探索自己的依戀狀態,推薦我看岡田尊司。前幾天看了其中一本《依戀,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》,其中一段,簡直萬箭穿心。
 
書上提到所謂矛盾型依戀:「原本是幼兒身上經常可見的不安全依戀類型之一,特徵是會做出與內心本意相反的行為。例如,內心原本想撒嬌,卻表現得很彆扭,或是說出與真心話相反的話為難別人,對別人不理不睬等等。」
 
「在逃避型與焦慮行混合組成的恐懼‧逃避型依戀類型上,也經常看見顯著的矛盾型依戀傾向。」
 
「矛盾型依戀容易產生人際關係不佳、社會適應困難的主因之一,在於那不只是矛盾型依戀的問題,更容易發展為矛盾型與否定是思考,或是兩極化思考。與其說是發展而成,不如說是矛盾型與兩極化思考,在本質上來自相同根源。」
 
「所謂的兩極化思考,指的是『不是百分之百肯定,就是百分之百否定,只能站在兩個極端思考』的認知傾向。
 
***
 
看到這幾段書稿,我內心各種孟克吶喊,我的天啊這不就是我嗎,我以前覺得自己在感情裡是是焦慮型依戀,原來更接近矛盾型依戀──那種明明就想要愛,卻說反話考驗對方誠意,或是感覺對方有一點點冷,我就會故意比他更冷,這種美其名是傲嬌的行為,實際上就是矛盾型依戀。
 
我更震驚的是後面這段提到「兩極化思考」,不是零就是一百的思維,那更完全是我原生家庭的活生生血淋淋化現。
 
比方說小時候可能只是在飯桌上提到菜有點鹹,家人就會翻臉認為我們「都」不知感激,「都」在嫌他做得不好,那以後他都不要做了等等。
 
又或者如果自己主動做了家事,家人說哪裡做得不夠好,我們也會炸毛說我好心幫你耶,那以後都不要做了,接著擺臭臉一個下午。
 
很多家庭也是這樣,幾十年來,都在進行這種只有零和一百的對話。
 
***
 
而我也完全認同書上說,兩極化思考是造成矛盾型依戀的根源。
 
因為對朋友/伴侶也只有零和一百的刻度,所以對方只要對自己有一點冷淡,就會覺得「啊我一定哪裡惹他不高興了,怎麼辦我們友情歸零了。」甚至刻意冷淡回去。
 
反過來當對方惹毛了我們,我們很容易就會覺得「算了這段感情沒指望了。」接著刻意維持普通朋友的距離。
 
但社會怎麼會是這樣運作呢?人際關係的刻度本來就是流動的,大部分的時候是好的,就加分;不好的時候,就扣分。最後隨著時間加加減減,分數高的就是好朋友,分數低的是普通朋友,好朋友不會是一百分,但一定是相處起來相對高分的人──但只有零和一百兩個選項的人,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。
 
原來我一直覺得自己和人很難融入人群,真正的根源和這樣的思考模式有關。被岡田尊司精準地分析出這樣的想法,整個覺得被穿心得很徹底,但又覺得很痛快。
 
因為矛盾型依戀的人,被這樣全有或全無的日子折磨得很累了。我也想到很多心靈療癒的案主,他們提到自己交朋友也很困難,又或者總是在討好伴侶──你說這種思考也會導致討好嗎?我覺得會。
 
因為太害怕依戀的對象掉到零分,自己又沒有零和一百之間的刻度,所以往往花加倍的力氣表現得好、讓對方喜歡、稱讚自己,這樣對方在自己的心中就不會掉到零分了──畢竟這是一種不安全依戀,打從心底是不希望喪失依戀對象的。
 
但反之,如果討好失敗,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,兩極化思考的人也會很極端,要嘛憤怒地指責對方不珍惜自己的犧牲(希望對方會表現出歉意,這樣就可以維持他在一百分),要嘛直接抽離付出到異常冷淡的程度,因為對方是零分了,不值得自己再復出一絲絲(但這時候內心會受害者情結大爆發),又或者希望靠這種冷淡,成功讓對方激起愧疚,拼命道歉和討好,那就能恢復他一百分的地位。
 
這種為了兩極化思考,導致我們做盡一切想維繫一百分的精神恐懼,反倒是折磨關係的殺手。
 
***
 
然而光是啟動這一層覺察,就是非常大的解方。
 
一旦意識到自己有兩極化思考,時時刻刻就要覺察自己是不是用這種方式對待別人。
 
如果發現自己受到一點批評,或沒有拿到心中最滿意的對待,下次別馬上小劇場爆發把關係推到零分,做出激烈的言論和行為。取而代之的是思考一下,這件事真的有這麼嚴重嗎?(通常都沒有)如果要反應的話,我可以怎麼說更理性又溫和?
 
面對別人的兩極化思考,我們也要拿出覺知,意識到對方這句話不是真的在攻擊,而是被「全有和全無」的視角困住,覺得自己全盤被否定了,才會用這麼嚴厲的話反擊。
 
可以請對方冷靜,重述稱讚對方有價值的地方,表示自己只是提出一些想法。另外也可以在氣氛比較平靜的時候,彼此溝通什麼樣的用詞和口氣,比較不容易刺激到兩極化思考(例如用「如果可以的話,希望____」更好,取代「我很討厭這個。」)
 
有時候即使只是這樣的小進步,都能讓兩極化思考者,甚至各種不安全依戀者,在關係上有深刻的解脫。
 
===========
#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#柚子甜剝心事
 
閒聊日常: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===========
 
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內觀與身心靈的盲點(上)

因著一次內觀,給大量接觸身心靈知識的我很多啟發,自己問自己、或別人問過我的許多問題,雖然內觀並不會教,但卻像被打通阻塞源頭的巨石一樣忽然都有了答案,集結起來又是一篇文章──所以這篇,我試著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分析一些身心靈常見的盲點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成熟的關係是勇於吵架的

今天在看一本未上市的書稿,作者提到他原本是個不吵架的人。   後來他意識到自己不吵架,並不是因為成熟,反而是沒有成熟到可以面對衝突,才會笑笑維持表面和平,回家自己消化情緒。如果這樣的衝突太多次,他就會慢慢淡出這段關係,而不會換位思考、照顧彼此情緒、或把事情攤開來講,然後兩個人繼續走下去──即使是朋友也一樣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使用「調頻許願術」,人生會出現的兩份禮物

雖然〈調頻許願術〉聽起來好像很輕鬆,但難道路上都不會遇到挫折嗎?當然會!   但是那些挫折,會很明顯地感覺到,它恰好都發生在最需要的那個「點」上。   一旦透過挫折,看見自己的盲點,療癒挖掘出的課題之後,頻率會大幅提升,甚至立刻就能在接下來的機會裡用上。
Read More
閱讀器是mooInk 6吋木紋機,已絕版
Read More

一切美好都是深度關係的產物

有一陣子我慢慢注意到,「連結」對現代人來說,是嚴重被低估的事。 網路庇護了太多書上所謂的「自戀維度」,並用社群媒體創造假象的「關係維度」,以至於大家越來越難走出去,活得真實、活出連結,都退回「自戀維度」的世界,並且心智上變得宛如巨嬰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