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受「無聊」,是快樂的路徑

在看一本科普的書,裡面一段正好又提到了我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也引述過的實驗:
 
維吉尼亞大學讓受試者單獨處在一個房間裡,可以選擇無聊的坐著,或選擇被「介於被針扎到中等程度的牙痛之間」的電擊。受試者在實驗開始前都體驗過疼痛程度,因此如果選擇被電擊,並不是出於單純的好奇心。
 
結果這個實驗中,三分之二的男性與四分之一的女性都至少給予自己一次電擊,因為獨處的痛苦並不舒服──他們寧可選擇給自己疼痛。
 
***
 
重讀這個實驗的時候,我除了像之前一樣詫異人的自找罪受,同時也延伸出一個想法: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常寧可反芻痛苦的記憶,也不想忍受無聊嗎?
 
日常沒事的時候,我們很喜歡拿痛苦的想法折磨自己,也許是畏懼還沒發生的事,也許是焦慮我們不清楚的事,後悔或憤怒已經過去的事,有些事明明原本已經過了,我們卻會在抗拒無聊的時候,無意識的再度把它撿回來戳自己。
 
***
 
而反過來說,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修行有成的僧侶,會被譽為「世界上最快樂的人」。
 
因為他們在長期且規律的修行下,大腦對「無聊」已經有高度的耐受性。耐得住無聊,自然不需要反芻痛苦來刺激自己,保留下來的能量,會讓他們更能如實地活在當下──
 
如果當下是美好的,自然會瓦解「無聊」的幻象;就算當下是痛苦的,也會因為如實地活著,能夠百分之百接住自己的情緒,用清明的視角面對,甚至從中磨練出更高的智慧。而當這些都過去,也就都過去了,不會殘留下太多陰影。
 
***
 
追本溯源,一個「耐得住無聊」的人,自然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。
 
這個「耐得住無聊」,不是逃避與麻痺的忍耐,正好相反。是有著清明的雙眼,覺察當下的耐性,它是走上快樂的唯一路徑。
 
===========
☆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☆ 柚子甜剝心事
 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Podcast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
Photo by Chris Coe on Unsplash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從外食花費,覺察內在習氣

前陣子我推薦一本書叫《原子習慣》,裡面提到建立良好習慣要建立「獎勵機制」。   比方說,克制一次吃零食,就往帳戶存十塊錢,累積一段時間後就拿那筆前去做犒賞自己的事──做個按摩,買喜歡的東西等等。  
Read More
Read More

親切與舒服的一線之隔

每個人都喜歡「親切」的人,但年歲漸長之後,我更喜歡「舒服」的人。   以前總不明白一件事,為什麼有些人客客氣氣,對人也掛著一副笑臉,大家都稱讚他是「好人」,可是卻下意識地想跟他保持距離,包括連我自己都是?
Read More
Read More

修復焦慮型依戀?我們需要給自己「在乎」的能量

情人節的夜晚,你過得好嗎?這個節日,很適合來做做「被在乎」的功課。 從小到大談戀愛,我都是一位重度焦慮型依戀者,平常已經管很緊了,每次過節也都要牢牢綑住伴侶(怕他跑去跟別人過節),整天也會猛力地討愛,嘴巴上甜甜蜜蜜,實際上心知肚明,我只是想證明自己被在乎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