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醒

最近做諮詢的時候,重複遇到莫名的巧合。

好幾位來了許多次,總是反覆訴說著同一個人、同一段情傷的舊案主,來訪的時候,淡淡地說了一句:「我已經醒了。」

不是那種「算了啦」「我已經放下了」「不然還能怎麼樣」的自欺欺人,心靈工作做久了,很快就能分辨出差異。他們不屬於這種,而是用和之前迥然不同的,非常透徹的眼神,說出這句話。
而每一位的歷程都高度相似。都是在某一次,可能是第一千零八次舔舐傷口,刷一千次對方的臉書,糾結對方過得比自己好或不好,吵架,或孤零零地反芻回憶的時候,忽然腦中浮現一句話:「好了,我受夠了。」

然後就忽然醒了。那一瞬間什麼都看透了,就像從夢中驚醒一樣,自問為什麼要折磨彼此,為什麼要為一個人糾纏成這樣,還有,我到底在幹嘛。

***

我看著他們的眼神,每次都受到很大的震撼。

尤其我深刻記得其中幾位,原本的眼神充滿憂鬱,掙扎與痛苦如溺水,反覆問同樣的問題,折騰同樣的心結,站起來又滑倒,掉回去又掙扎想爬起來。

我愛莫能助,只能該拉的時候拉一下,該放的繩索游泳圈放好,在岸邊靜靜陪伴,其他放手交給老天。

結果他們現在像沒事一樣,上岸後撥掉身上的水草青苔,優雅地擦乾頭髮,在陽傘下跟我輕鬆地喝咖啡,笑談剛剛的心有餘悸。

我每次遇到都很感動,很想哭,但也很困惑好奇。

「你們是怎麼上岸的啊?」我都會這樣問。

我的人生軌跡沒有這種「忽然醒了」的瞬間,不知道是因為不夠慘、不夠糾結、還是比較警覺,知道苗頭不對就閃,不會放任自己被拖到水底才掙扎。

***

他們都說,啊,需要「時間」,還有,需要「覺察」。

沒有時間,沒辦法累積靈魂怒吼一聲「我受夠了」的反彈;沒有覺察,沒辦法在關鍵一刻,拖自己上岸。

練習覺察的累積有很多種。有人去上了正念工作坊,有人是看我的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(還不只一位),有人跟我一樣去了內觀,有人是反覆咀嚼自我覺察的書籍。都很好,都很好。我在心裡默默偷擦眼淚,非常開心的那種。

謝謝你們,完美示現了不可能的可能,有幸參與之間小小的一環,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奇蹟。

***

我想到最近在用〈女力覺醒牌卡〉的時候,很多案主抽到照片這張牌。包括我自己也很喜歡。
後來發現,這張牌所代表的,或許是我們內心深處對「覺醒」的嚮往吧。

因為有嚮往,所以有光。因為嚮往,所以即使痛苦,也要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地前進。
因為嚮往,所以希望不愧自己;在活著的時候,希望能對自己誠實一次。

那條路,我走過很多次了。

但願我們有一天都可以在這棵樹下相會,用明亮的眼神相視而笑。
我願意在那裡等你,又或許當你走得更遠,也可以耐心在樹下等我。

1 comment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二十頁閱讀術:蠶食鯨吞消化你想讀的書

閱讀這件事最忌諱「疲乏」,除非是讓你看到渾然忘我的小說,否則大部分的人都是敗在這一點。看太久了容易注意力渙散,知識在腦袋打結,往後一翻還剩兩百一十五頁,乾脆把書一扔開始滑手機。而這種煩躁感,也會導致你下次拿起這本書已經是兩年後的事,所以閱讀絕不能貪多,要學會拿捏巧勁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寂寞時刻的幸福力

當我特別開心的時候,常常是在錄Podcast訪談的時候。 因為會上節目的來賓,往往都是頻率很相近的人,對談本身會產生大量的能量交流,彼此會全神貫注地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,並且很認真地回答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內在男人 VS. 內在女人

前陣子在貼文記錄愛自己的體驗,得到海量的迴響,剛好最近課題走得深,那天之後,內在又有新的體悟。   愛自己的能量整合完成後,那幾天整個氣場都會發光,連穿著很普通走在公園散步,都會不斷有經過你的人回頭多看一眼;又或者遇到所有的店員、服務生,即使你戴口罩用正常口氣講話,三兩句對方就會春暖花開地跟你聊起來,到哪裡都被妥貼地善待著,幸福更加滿水位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