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成「洗大腦」的好習慣

之前在某本書上看到一句話,大意是這樣的:「我們有每天洗澡的習慣,為什麼卻不覺得每天也需要幫大腦洗澡?」

我當時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,雖然已經忘記作者「洗大腦」的方法,但卻開始觀察自己,什麼事讓我最有「大腦洗澡」的感覺?

我的經驗是「靜坐」。

***

因為有內觀禪修的經驗,進入靜坐狀態對我來說並不困難,每次闔上眼睛,觀察自己的呼吸與身心,很快大腦就像溺水的人浮上水面,大口大口的喘氣。

那些平常壓住大腦的情緒、壓力、雜亂的想法、焦躁的做事慣性,都會一一抖落,很快地,就能乾乾淨淨地擦乾身體上岸。

睡前靜坐,睡眠品質會高出很多;

晨起靜坐,一整天做事的清明度都會有極好的水準。

但是,就是那個但是──如同我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寫道,明知道靜坐是非常有效率的「大腦洗澡法」,為什麼我卻常常看了一眼禪修墊,又假裝沒看見溜去玩電腦滑手機?

***

後來我仔細觀察那一念的轉折,發現我的心態很像小孩子反抗洗澡一樣──一整天下來已經玩瘋了,沉迷在看電視卡通裡,叫他去洗澡是中斷樂趣,更別說「洗澡」不是必需品,自然能逃就逃。

對大部分的大人來說,「洗大腦」也不是必需品吧,即使一整天下來,已經被手機、電腦、新聞、工作、人情交際沾了一身黏膩,卻還是能拖著這樣不清爽的大腦上床入睡,隔天再黏答答地開啟一整天。

「洗大腦」確實是重要的,但對一個大人來說,要養成「洗大腦」的習慣,首要之務是「覺察」──就像小孩第一次發現,不洗澡隔天會臭臭的,皮膚一整天不清爽,還擔心經過的人會聞到頭髮的酸味,自然當天再累都會乖乖站在蓮蓬頭下兩分鐘。

對大腦的覺察也是如此。發現幾天沒「洗大腦」,做事開始落東落西,脾氣變得不耐煩,睡眠品質逐日低落,早上要喝更多咖啡才能提神,思考變得混亂,甚至開始想要花錢買東西吃美食,刺激自己的情緒振奮。

這時候,不用別人逼,我們就知道要去「洗大腦」了。

***

洗大腦可以有不同的方式,靜坐當然是一種,也可以是瑜珈,呼吸法,寫日記,畫曼陀羅等等,總之是一種你喜歡的,也能有效地把覺察力帶回身心的路徑。

像我這種難以培養紀律的懶人,與其逼自己養成靜坐習慣,不如先意識到大腦需要清洗,並且每日檢視其乾淨程度。當我們受不了了,自然會乖乖進到浴室──一塊禪修墊或瑜珈墊上,把大腦的黏膩好好刷乾淨。

重點是,要覺察,才不會大腦早已被雜亂的生活壓力,泡得像條溼答答的髒抹布了,我們還每天帶著他到處跑,用他把人生擦得髒兮兮。

炎炎夏日,尋找一個方法,讓大腦養成每天洗刷刷的習慣吧!(*´∀`)~♥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自由工作者的疫情閉關

私下跟不少自由工作者有聯絡,知道很多人都很抓狂,只是沒有表現出來,默默地沉潛著,消化內心灼人的焦慮。   也在〈脈輪一年療癒計畫〉的同學回饋裡,看到很多人說疫情影響工作和收入,在家非常恐慌,原地打轉著不曉得怎麼辦,靠著翻牌卡和自己對話,多少得到了方向和安慰(剛好第一波療癒的就是代表紮根的海底輪)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好好閱讀,因為那是滋養靈魂的方法

最近我很少接書的推薦,不是因為出版社寄來的書不好,而是部落客其實有個兩難。   會來邀請推薦的書,一定都是平常自己擅長的領域,出版社才會找你。但是既然是「擅長」的領域,代表這些書很多內容已經知道了,看的時候當然覺得不錯,但是對大腦缺乏刺激,久了會覺得自己視角和思維開始限縮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大學,其實是最想結婚的年紀

大學時期交的男女朋友,日常的情話裡常常會毫不避諱的用娃娃音閒聊說,我們以後結婚後要怎樣怎樣。那個「怎樣怎樣」可以替換成以後想住什麼樣的房子、想生幾個小孩、想生男生還女生、錢要分開管還是給老婆管帳、想給小孩取什麼名字、以後要不要跟長輩住、想要養兩隻貓一隻狗、約好假日老公要煮早餐端上床給老婆吃,等等等等的
Read More
Read More

好好花錢也是一種調頻!購物前我們內心思考了什麼?

我平常不是刻意少物,而是真心感覺到「那些你擁有的物品,都是要花能量照顧的」,就算塞在角落忘了它的存在,雜物依舊會像個背景程式一樣消耗我們的能量,所以不喜歡持有太多東西。一次購入兩件商品,對我的生活來說有點太多了。 但是如果二選一,我要買的是可以提升能量的「靈性商品」呢?還是對身體好、友善環境、又能支持小農的「農產品」呢?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