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靈性工作者的看看就好手冊(三):為什麼寫了文章還是沒人來?

閱讀提醒:〈致靈性工作者的看看就好手冊〉系列,內容有階段性與延續性,建議照順序閱讀。
 
上一集我們談到了「你解決了誰的什麼問題?」,期許靈性工作者先「看見這個世界」,才能進一步創造「數量穩定且有品質的個案」。
 
這一集我們要深入聊聊,當你看見這個世界之後,要怎麼讓這個世界「看見你」?
 
***
 
在這個自媒體時代,靈性工作者幾乎都會擁有自己的粉絲團、部落格、個人臉書帳號,而我相當支持經營一個這樣的平台,因為一個活躍的「網路存在」,能夠讓人放心認識你、知道你是誰、在做什麼服務、也可以輕易聯絡到你,對一個不認識你的潛在客戶而言,它代表的是「透明」和「安心」。
 
所以如果沒有經營這樣的平台,或是經常荒廢到要除草,請去好好註冊一個,資料填齊一點,讓人家不必私訊你,就可以知道你的背景、服務項目、預約方式、費用多少,我們才能再談下一步。
 
接下來就要談粉絲團經營的盲點了。很多人註冊了平台,抱著滿腔熱誠在更新文章,也希望讀者看完文章後,進一步來預約服務,但進展卻在這一步停滯了:我文章都寫了,甚至流量也頗具水準,為什麼來預約的個案還是寥寥可數?
 
這邊就不得不把文章分成兩種來討論:「流量型」和「底蘊型」
 
***
 
「流量型」文章的特色:吸流量超強,轉單率超低
 
什麼是「流量型」文章?大體上來說,就是看了標題會想「挖!我有興趣!」但點進去看完很快就出來的文章,不會特別按讚、分享、甚至過目即忘,可能連追蹤你的粉絲團都沒興趣。
 
流量型文章的典型,有占卜文、心理測驗文、流年預測文等等,延伸還包括星座速配文、金錢運勢文。我知道很多人有中槍的感覺,但別緊張,正因為這些文章我都有寫過,我才知道它的殘酷。流量型文章其實不是沒有優點的,只不過大家往往看錯它的優點,才在缺點的部分中招,讓「流量型」文章成為靈性工作者心中共同的痛。
 
流量型文章,其實是一種「高流量、低轉單率」的產品。「轉單率」是商業名詞,意思是「把流量轉成真正下單」的比率,白話文就是「來看你文章的人,有多少真的會跑來預約服務」?
 
大家常常把「高流量」誤解為「高潛在客戶」,卻忘了占卜文、預測文這種東西,正是因為「好奇」、「免費」才有高流量,可是市場上競爭者太多、同類型的文章容易互相取代、又因為必須適用於普羅大眾,勢必犧牲量身訂做的精準度,所以記憶點太低。很多人一時新奇點進來,看看自己的運勢、算算自己是哪類型的戀人以後就走了,連寫的人是誰都懶得知道,更不用說會「想進一步了解」。
 
很多靈性工作者,辛辛苦苦寫了一堆占卜文、預測文,卻沒換來多少客戶,心裡都有一種「切心」的感覺,這是因為,我們都誤解「流量型」文章的好處了──它的功能並不是「轉單」,而是讓人有機會「認識你」
 
我們必須要用另一種角度看「流量型文章」:大部分的讀者在看閱讀這類文章的時候,會把自己投射進去,其實都看得蠻認真的,在這注意力稀缺的年頭,肯「花時間」、「認真看」,就是一種寶貴的資源。
 
如果靈性工作者只中規中矩地寫:「今年三月,金牛座、巨蟹座會有意想不到的工作機會哦!」、「抽到這張牌,代表你心中有未療癒的傷口,請好好擁抱它,才能迎來新戀情」,讀者很容易「喔!」看完就過去了,就算真的說中也一樣,只會覺得「真的耶!好準喔!」然後又跳出來了。
 
因此我會建議靈性工作者,在「流量型」文章中適當加入一點「自己的元素」。
 
什麼是「自己的元素」?比方說,同樣是寫「巨蟹座三月會有意想不到的工作機會」,你就可以順便在文中提到:曾經有一位巨蟹座客戶想換工作,明明星盤流年看起來是有機會的,但求職卻一直碰壁。後來我幫他解盤之後,發現他某顆星跟某顆星在XX宮位,轉職最好的方法是求助於貴人,而不是自己蒙著頭丟履歷。客戶之後調整方式,真的下個月就找到工作了,薪水還加了十二趴哦!(當然要基於真實案例啦)
 
類似這樣子的故事,等於釋出了兩個訊息:「我有在做個人解盤服務哦」、「想要讓預測成真,解盤會提供進一步方法(而且每個人不一樣!)」你不用說,真的想讓流年成真的人就會去找你了。
 
同樣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在牌卡占卜上。
 
例如「抽到這張牌,代表你心中有未療癒的傷口,請好好擁抱它,才能贏來新戀情」,你可以分享一個關於這張牌的簡短故事:曾經有個來找你占卜的女孩,明明長得很漂亮,但感情卻一直不順遂。她在占卜中就抽到這張牌,深入細聊之後,才發現其實她一直放不下拋棄自己的初戀,也因此在往後的關係中,都在尋找初戀的影子。後來透過心靈療癒的釋放,她才揮別了這段十二年前的傷痛,現在跟新男友過得很幸福。「所以抽到這張牌的人,不妨回想自己是否有未竟的遺憾,或是可以透過一對一占卜來深入探索哦!」
 
這樣的案例分享,同時釋出了三個訊息:「我有在做一對一占卜!」「過去的遺憾,會影響未來的感情(提供靈性知識)」「我的心靈療癒,能陪伴你釋放一段難以面對的傷痛。」
 
一篇有效的「流量型」文章,可以不著痕跡地讓讀者知道「你在做什麼」、「來做個案有什麼不一樣」;而最精華的「流量型」文章,還會同時「提供靈性知識」,它讓讀者有東西可以「帶著走」,這已經有點「底蘊型」文章的影子。
 
放下對「流量型」文章的高期待,把它當成一個讓人「認識自己」的有效載體;甚至不妨抱持著一點「做功德」的善意,讓人「就算看免費的,也能帶點東西走」。
這樣的文章,不但讓人有記憶點,也會將純粹的「過客」,轉為未來「熟客」。
 
 
「底蘊型」文章的特色:流量還好,轉單率挺好
 
而相對於流量型文章,「底蘊型」文章才是真的「留得住人」的作品。
 
什麼是「底蘊型」文章呢?以下列出常見的幾種常見類型:
  • 專業文  懂人類圖的分析人類圖、懂水晶的分享水晶、懂塔羅的介紹塔羅…etc 功用:屬於自己的百科全書,也讓對該領域有興趣的人,容易搜尋到你
  • 案例分享文 改編個案故事,讓有同樣問題的讀者可以借鏡思考。 功用:取材容易,同時讓人知道「你有在做個案」
  • 針對萬年問題,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為什麼總是遇不到對的人?感情中有第三者怎麼辦?為什麼我都存不到錢?…etc 功用:大家都遇過,容易引起共鳴;獨到的見解,能表現獨特性

「底蘊型」文章寫起來比較辛苦,但如果把「流量型」文章比喻為水源,「底蘊型」文章,才是決定能留住多少水的「池子」。
 
這類型的文章,絕對是值得持續寫、長期寫、每周都要寫的作品。它是你的重要資產,每個對你產生好奇的讀者,走過路過,都是靠「底蘊型」文章決定他會不會錯過。
 
如果平台有足夠的底蘊型文章,對方在看了三五篇,覺得「咦,這個人想法蠻特別的」、「他的觀點蠻合我胃口的」,就會開始追蹤你。追蹤久了,當他遇到人生困難,第一個就會想到你,這就是長期的「轉單率」。
 
而經營初期,建議「流量型」與「底蘊型」文章以1:1數量產出(意思是一個禮拜寫一篇占卜文,就要發一篇深度文),當累積數量夠多,可以逐漸以底蘊型文章為主,流量型文章為輔。
 
至於「底蘊型」文章怎麼寫?建議回頭想想第二集的〈你解決了誰的什麼問題?〉,底蘊型文章其實很強烈的代表了「你是誰」,也是潛在客戶觀察你實力的依據。我許多諮詢案主都說「其實我看了你的文章半年/一年以上了,很認同你的想法才來預約」「不然我平常對這種靈性的東西都很觀望的,因為怕被騙。」
 
靈性工作者不像心理師、諮商師一樣,有個執照可以證明自己,因此打造「透明」跟「信任」格外重要。擅長什麼,就在文章裡表現那個特質,讓讀者知道「哦,原來找你可以用XX方法,解決OO問題。」
 
嗯,你說你沒這麼多東西可以寫?那下一集,我們就來聊聊「靈性工作者的經驗值與定價標準」囉!
 
*** 
對〈致靈性工作者的看看就好手冊〉有興趣的朋友,請追蹤Podcast〈柚子甜剝心事〉的「自由工作者100問」系列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【柚子甜在清邁】瓦洛洛市場抓藥記

不曉得是不是在清邁太縱容自己的飲食,原本在台灣靠太極米漿粥養得不錯的胃,最近又常常輕微揪痛,消化不良,這兩天還有點夜咳。 在想是不是被每天的早餐茶刺激了胃,早上起來胃這麼弱,真要喝也該來點溫和無咖啡因的草本茶才是。  剛好今天上按摩課的時候,喝到了很舒服的版本,跑去問老師哪裡買,老師說,瓦洛洛市場很多啊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為什麼想檢討受害者?

最近政治人物遭受家暴的新聞鬧很大,看到的第一時間當然是義憤填膺,從骨子裡湧出的怒火瞬間沸騰。   當又看到身邊很多朋友,紛紛冒出來來 #metoo 各種經歷過的精神/肉體親密暴力時,又像有一桶冰冷的水從頭上澆下來,寒氣透回背脊,心裡想著:竟然嗎?你也是?妳也是?
Read More
Read More

柚子甜會客室|所有相遇,都是靈魂的思念 ─ 黃淑文

柚子甜會客室又要蒞臨重量級人物啦! 這次歡迎《所有相遇,都是靈魂的思念》作者,心靈作家黃淑文老師! 還記得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,雞皮疙瘩都起來了,有一種微妙的電流感應在身體流竄。 翻開書頁閱讀,一開始很驚訝,欸竟然是小說啊!我很久沒看小說了,但是內文很吸引我一直看下去,甚至一度看到淚流滿面,隨著情節的進展,書內的文字,內心有很多記憶被觸動,被療癒,被整理,被安撫和收納了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