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了一個禮拜的豆腐

我跟男友說中午吃鮭魚炒飯佐煎豆腐,男友說好。

豆腐是上禮拜在傳統市場買的,號稱非基改。回家拿了一塊用橄欖油煎,入口滿是豆香,剩下半盒的冰回冰箱裡,想著改天再吃,一晃眼就過了一周。


從塑膠盒裡取出豆腐,入手生滑,像是蝸牛的黏液。頓時心裡一沉,想說該不會是壞了。不要吧還有整整半盒,不會吧或許這是傳統豆腐的正常現象,我罔顧鼻子嗅到一股微妙的酸,告訴自己這是生豆腐的味道,切了塊,把豆腐扔進倒了油的平底鍋裡,像沒事似地煎了起來。

等豆腐煎得焦黃的過程,手比腦率先覺醒,放下鍋鏟拿起手機輸入:「豆腐為什麼會黏黏的」。估狗沒有心魔,誠實地回答:「因為壞了。」「非盒裝豆腐保存期限不長。」鼻子才像忽然醒過來一樣,嗅出平底鍋裡微熱的酸氣。

其實各種腐敗的事實早就在那裡了,是我一廂情願地選擇不信。

頹然地把豆腐冷卻後倒入廚餘,想著如果一開始早點清醒,就不會浪費時間、浪費好好的油、浪費清洗鍋鏟刀具的水。

細細思量為什麼不肯正視豆腐腐壞的訊號,就像情人不肯面對感情衰敗的徵兆,非得等看見了什麼罪證確鑿,或是吃壞肚子,才信。

或許是,跟不願意面對感情腐壞的理由一樣。

不願意計畫好的未來要改變(我都已經宣布要吃煎豆腐了),過去的記憶太美好(我還記得上禮拜那滋養脾胃的豆香)、惋惜著已經投入的成本(豆腐的錢和不想浪費食物的心),都逐步讓我忽略已經腐壞的事實。熱鍋、倒油、切塊,一片一片地放入,忽略那觸手的黏膩,與酸氣。

當然,還有因為不諳廚藝。因為很少料理傳統市場的豆腐,不知道怎樣才叫「正常」,怎樣才叫「趕快倒掉」。

就跟不懂事的少女一樣,遇到已經變廚餘的發酸感情,還在掙扎到底還能不能吃;壞了幾次肚子的情場老手,方能在觸手滑膩時當機立斷,直接切割拋棄。

後來我拆了包裝,改吃親戚寄來的滷豆干。老手料理過的,就是不同。

=============

#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
#柚子甜剝心事
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=============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童年,本我輪的創傷記憶

記得我在錄某支教學影片的時候提到,做能量療癒的時候,最多狀況的幾乎都是心輪和本我輪。 那股沉重、混亂、稠膩、黝黑的感覺,有時候不用接觸身體,手心一靠近就一陣刺麻感傳上來。 處理這兩塊脈輪經常需要對話,不是人與人的對話,是能量與能量的對話。輕柔地靠近它,觀察它,傾聽它,試探它,有時候需要狠一點打開淤塞,有時候需要耐心等待讓能量滲透,有時候需要安撫勸慰,讓防禦打開,深深覺得脈輪就像人一樣,只是比人還誠實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