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《不二情書》看遠距離戀愛的合理性

圖片來自《不二情書》劇照
應該是沒有雷,所以就不設防雷警告了哈哈哈。


前幾天看了朋友推薦的《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》,這名字好長,長到我都不知道怎麼跟人介紹,所以直呼《不二情書》,是北京遇上西雅圖系列的第二集。但聽說第一集不看也沒關係,內容完全沒關聯,因為我就是這樣的。

這部片被我稱之為「國文越好哭越慘」的電影,裡面極盡能事的吊書袋,枉費我以前國文都考一百分,有些句子還是要想一下才能會過意;陪我看的男友是文言文盲,更是三不五時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但有些東西用解釋的就沒意思啦XD 結果就是我哭得唏哩嘩啦感動得要死他卻一臉恍神,國文好不好對入戲程度真的差很多,但是能把這麼多古文用在現代情境,那種極度反差卻又恰到好處的結合堪稱一絕,大家可以挑戰一下()


電影的主軸是在講一對意外撮合在一起的筆友,兩人一個住澳門一個住美國,場景是有智慧型手機的現代,但他們通的卻是紙筆信,卻可以因此產生深厚的情愫。


我看完以後心裡只想「乾五摳零。」因為現實生活中,一對男女朋友男的在台灣女的在澳洲,兩人每天打skype視訊聊line,最後都可以因為「我覺得我們越來越疏遠了」而分手,我估計電影中兩人信件所通過的地理距離,一個月能讓對方收到兩封信就算不錯了;


想想看,當你興致勃勃地寫信告訴對方自己當下發生的事,對方兩周後才回覆你;當你收到信時早就忘記那件事情了,或是事情又一波三折到不知如何說起了,這種感覺才是遠距離戀愛的常態吧!() 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寂寞,身邊沒有朋友,唯一與人的連結都繫在那封久久來一次的信上,再加上投注大量的腦補與幻想,才有可能。


不過這又扯到另一個議題了:注入大量腦補和幻想才維繫的感情,是感情嗎?還是只能算是另一種寂寞的寄情而已?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圖片是湯唯,她好正點()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情傷療癒學:為什麼我在感情中,沒有安全感?

曾經我非常信仰「情侶系」產品,大學時期談戀愛,見面不是打招呼,而是瞄對方脖子一眼,如果空空如也,馬上就會興師問罪:「你為什麼沒戴我們的情侶對鍊?」 很執著要有一個「一起擁有」的象徵物,不管是戒指、項鍊、衣服、抱枕,好像對方肯用那個東西,就能證明他愛我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忍受「無聊」,是快樂的路徑

在看一本科普的書,裡面一段正好又提到了我在《專注,是一種資產》裡也引述過的實驗:   維吉尼亞大學讓受試者單獨處在一個房間裡,可以選擇無聊的坐著,或選擇被「介於被針扎到中等程度的牙痛之間」的電擊。受試者在實驗開始前都體驗過疼痛程度,因此如果選擇被電擊,並不是出於單純的好奇心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