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事情「對」,卻不「對勁」

 

你會不會經常有這種感覺:
每天好像過得很充實,卻隱約覺得焦躁不安?
每一件事情都如此的正向又合理,卻覺得無法擺脫疲倦感?
每天都認真積極地活著,努力讓日子上軌道,卻好像愈做愈卡關?

 

親愛的,那是該審視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了。


我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:我非常的愛看書,涉獵領域也相當廣,剛好圖書館離住家也近,加上寫作本身就有大量的資訊需求,所以看書的量一直是不小。但是有一天,我卻在拿起書本的時候,捕捉到內心一個小小的聲音:「好煩。」


我當時嚇了一跳,看書不是應該是我最樂在其中的事情嗎?而且對寫作者而言,看書的行為是這麼地「正確」──我不可置信,自己竟然會這麼怠惰地覺得「好煩。」


那時候我開始重新審視看書這件事,意外地發現,「看書」不知從何開始,已經變成一種讓我焦躁的事──沒看完的書、看太慢的進度、大量我不知道的知識,都在在地催促我「你成長太慢了」、「你落後了」、「你必須要知道這個」,不知何時開始,我已經沒有辦法單純地享受看書這件事、享受知識的滋養,只知道像個暴食症一樣將知識狼吞虎嚥,盡力地求快、做摘要重點、用最少的時間將最多的字看進去,因此看書對我來說已經是工作,不是快樂。


很多來找我諮詢的個案也遇過類似的事,他們忙著上班,但是又忙著運動、早晚靈修、假日出去旅行、學才藝、看很多電影、看很有藝文氣息的表演、到處交朋友,做了很多「對」的事想要來改變生命;甚至在已經覺得煩躁抗拒的時候,用更大的力氣逼自己去做那些「對」的事。


可是啊──「對」和「對勁」,其實不是同一檔事。「對」是「頭腦」認為正確的事、「對勁」是「心理感覺」正確的事,一件事如果我們認為「對」,卻沒有感到「對勁」,那就怎麼樣也不對了。


我們沒有從那些「對」的事情汲取到效益,只從那些事情中汲取到了焦慮;因此我們生活中,可能做足了所有正向正面、自我成長、積極進取的事,但是得到的益處卻遠遠不如得到的焦慮,我們還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,拼命「加碼」,卻忘了傾聽內心的抗拒。


如果一件事情只會讓你覺得焦慮,就是時候該停下來檢視,到底哪個環節出錯了。


我也在發現自己有閱讀焦慮之後,開始輕柔地放下那種暴食症閱讀法。看書,不是應該要開開心心的、被知識所取悅的嗎?那樣狼吞虎嚥地讀,就像不懂得細膩品嘗食物的人一樣,糟蹋了米其林星等的美食。


從今以後,答應自己。對每件原本以為「對」的事情抱持著懷疑,直到自己覺得「對勁」為止。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內觀與身心靈的盲點(上)

因著一次內觀,給大量接觸身心靈知識的我很多啟發,自己問自己、或別人問過我的許多問題,雖然內觀並不會教,但卻像被打通阻塞源頭的巨石一樣忽然都有了答案,集結起來又是一篇文章──所以這篇,我試著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分析一些身心靈常見的盲點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總是對自己嚴厲?你需要溫柔的「內在父母」

「你真的是豬欸!」「手殘就不要弄啊!」「白癡喔!你以為你是誰啊,根本不會做手工還在那邊學人改飾品,你看看現在怎麼辦!」「錢都被你浪費了,你以為你很有錢是不是?錢是給你這樣花的是不是?」 午夜一點,我在桌子上哭喪著臉看著桌上的零件屍體,腦內拿著用大聲公對自己狂吼,對我真的是白癡,我真的是……….. 等一下,我在幹嘛?我為什麼要這樣罵自己?
Read More
Read More

支線劇情的力量:你需要的東西,可能都在彎路上

身為心靈工作者,「找不到人生方向」絕對來諮詢問題的前三大排行榜。 通常來諮詢的人,都很想知道幾件事: 「我到底適合做什麼?」 「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,什麼才是我的天命?」 「我做事情都半途而廢,連興趣都無法培養,怎麼辦?」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