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攝於都蘭背包客棧─背包狗)
我很喜歡背包客棧。
我說的是那種跟陌生的四人或六人睡一間的上下舖,衛浴要到外面共用的那種背包客棧。
雖然第一次住這種地方是在美國,也就是所謂的青年旅館(Hostel)。
不過那次的經驗不怎麼樣,可能因為不同國家語言跟文化還是有隔閡,住同一寢的多半還是找自己的旅伴講自己母語,加上大家都玩到很晚才回房,以至於那次住Hostel完全沒有跟人交流到。
後來幾次出國流浪的經驗,雖然我依然很愛跟當地的人亂搭訕,但即使當下聊得再開心,也一起出去玩,我最後多半也不會留下聯絡方式,完全走珍重當下一 期一會的價值觀。我內心抱持的想法是,這些人也不過是我生命中的過客,經過歲月之後也只會變成臉書上的一個名字,彼此偶爾按個讚已經不錯了,比對當時在異 國相處激盪出來的火花,冷卻後讓人悵然,不如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,讓最美好的時刻凍結在回憶裡。
然而現在的我,卻抱持著完全不同的想法在住背包客棧。可能因為之後幾次的經驗都是在台灣流浪吧,在台灣相遇的人,往後要再見面的機會遠遠的大過在國 外的萍水相逢,加上會去住背包客棧的多半也是浪人骨子居多(還記得最近一次住都蘭的背包客棧,我一聲吆喝說誰晚上要一起摸黑去海邊喝酒看星星,這種神經病 的邀約只有在背包客棧會一呼百應),因此也會很欣然的彼此留資料,哪天誰想要揪一揪去哪裡,或是到彼此的城市玩,馬上就有現成的地陪或資料庫可以請教,這 種後會有期又志趣相投的朋友我是很珍愛的。
最近深深被這樣的人際網所震撼。一個月前因為一個念頭而跑去都蘭住了兩晚,在那邊也真的是很沒在怕生的跟人聊天(拎北住背包客棧就是要來認識人的, 還閉俗的幹嘛),包括老外也是(順便練一下英文),一群人在交誼廳坐著聊天喝酒交換FB時我也沒在害羞,一次就加了一堆人進來,雖然萍水相逢,都住在同一 個島上,未來有沒有緣現在還很難說。
到現在也才一個月而已,我就已經看到當時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。一個月前認識的朋友,有緣的後來也相約出去繼續玩,或是找到相同的話題而常常用 LINE聊天交換意見,而透過這些人的關係,我又再認識一批很棒的朋友,自己也會把朋友介紹給旅行中認識的人一起再出去玩,原本的生活圈完全被打破,又重 新注入新血一樣。
我一直都相信,人要為自己身邊出現的人負全責──因為那些是被你吸引而來,跟你的磁場共振,與你同頻的人。所以當身邊出現新的人,甚至是讓我覺得很 棒的人,我都會很高興。因為那代表我不斷在變化成長,脫離原本的型態,而且是變成我想要的樣子,才能共振出美好的人出現在我生命。
我想,只要我在旅行,我會繼續選擇當背包客棧的住民的,雖然遇到同寢的人如果打呼這種不可抗力很讓人困擾(攤手),但難睡也不過一兩晚,那跟陌生的靈魂串起的緣分,卻可能是天長地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