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的十月就像一塊閃閃發亮的黃金,每時每刻都是寶藏。
日出清麗,空氣乾爽,還可以在院子裡曬著晨曦練瑜珈。
傍晚夕陽壯闊,魔幻的紫橘金粉燒完整個天空,映襯著銀藍色海浪拍打。
夜晚繁星綻放,夜景璀璨,還可以遙望對岸燈火。
然後這些地方,常常都還沒有人,全程包場。
***
以前住台北,大部分時間在家裡,繞著電腦和柴米油鹽,工作很快就做完,訊息都能秒回,還常常暗忖那些愛回不回的人到底在忙什麼。
現在每天都在外面跑,常常被人追殺,那個信有收到嗎?那封訊息你看了嗎?那個行程處理了嗎?
常常已讀不回半天是常態,有時候回房間還忘記有這封訊息,兩三天後才趕快抱歉回覆。
我想,天地有大景,人在其中,無法秒回訊息,應該情有可原吧?
***
這天夕陽拍到一半,內心突然湧起一陣孤獨感。
不,不是突然。
或許更應該說,那股孤獨感在人生中一直都在。
只是剛來到新環境,忙著調適陌生、也比台北更容易有朋友陪伴、每天還有一堆待辦事項等著做。
絕景、朋友、新鮮感、陪伴感、成就感、暫時像漲潮一樣,淹過名為孤獨感的礫石灘。
***
而當我看了兩週的夕陽,旅行清單一樣一樣完成,該見的人見了、該認識的人認識了,衝擊性的興奮感會逐漸退潮,旅居生活走入日常軌道。
孤獨感又出現了,其實是因為,它本來就一直都在。
***
以往當我遇到這種感覺浮現時,會很排斥這種情緒,很想去「解決」它──看書、運動、出去走走、找人聊天。
但是當這種感覺在金門出現時,我第一時間是「錯愕」──覺得自己也太不知足了吧,在這種夕陽下獨享海灘,耳邊是清麗的海浪聲,結果我竟然感到「孤獨」。
***
並且那份孤獨,並不是「希望有人陪我看夕陽」那麼簡單。
其實我還蠻享受這份深刻的奢侈,而且一個人包場,可以一邊聽音樂,一邊在海浪、夕陽、上弦月之間跳舞,那份悸動與和天地交融的感覺,有其他人在場會很難展現。
可是「孤獨」還是存在,而我感到不知所措。
***
但唯一不同的是,這次我沒有急著想解決它。
甚至還有點放縱那份孤獨感,回程的時候在慈堤停下車,金門大橋燈火通明,我聽著同樣很孤獨的謝沛恩的〈漂流木〉,一邊哼歌、散步、吹風。
好像很耽溺在情緒裡,但聽了三四五輪,那股無以名狀的孤獨,好像就漸漸好了起來。
回去自己的房間,打開電腦,安安靜靜把幾件該做的事做好。
都是小事,但需要高度專注和思考。等我回過神的時候,發現最後一點孤獨感也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,是自我照料後的安定與舒適。
***
於是我明白了,那份「孤獨感」的源頭,或許正是來自於逃離自己太久。
也許是無意的,但確實在旅行的過程中,沒什麼機會安靜下來,好好專注做一件事。
當我忙著對外在世界分心的時候,我就離「和自己親近」越來越遠──而那份「孤獨感」,是我的內心在呼喚著:「我需要你的關注,可以安靜和我待在一起嗎?」的聲音。
如果為了逃離那份悶悶的、無以名狀的情緒,我選擇去做更多事情,只會逃離自己更遠。而幸好這次,我沒有逃,而是聽聽音樂釋放,好好看見了那份情緒。
而後選擇一個人,安安靜靜地,陪自己專注地完成一些小事,內心感覺被陪伴了,就好了。
***
以前覺得自己超級擅長獨處,也確實能從獨處中,得到難以取代的滋養和快樂。
現在我覺得,重點不在獨處的能力──而是人在追求的,或許是「和自己靠近」的能力吧。
***
無論是有人陪伴、或自己一個人做事;無論是很忙碌、或是很閒散,只要離自己的心太遠,都有可能感到孤獨。
我想,每個人的心都是誠實的。只要有那種無以名狀的孤獨感,或許都是心在跟我們說:「陪我一下好嗎?」
一個人寫寫日記、散散步、把外務排開,專注下來做一些小事。
我們會在過程中,和心靠近一點點的。
***
同場加映:11/10(日)〈尼泊爾講座:在古老的土地,遇見靈性的自己〉熱。烈。報。名。中
***
(圖片攝於金門秘境海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