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情的舊傷,藏著內心的渴望

圖片攝於早晨的新村芳書院交誼廳,在窗邊手沖咖啡

上週和朋友去瑞芳輕旅行,晚上在交誼廳配著小酒,各自聊起年輕時期的感情故事。

我提到二十幾歲的時候,曾跟一位「懂吃懂玩懂生活」的大叔交往過。和對方在一起的那段時間,他給了白紙一樣的我一個絢爛的世界,覺得對方什麼都懂、什麼都會,在小女孩眼中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。

***

也因為曾經的幸福感太過強烈,那段感情結束的時候,內心也遭受毀滅性的打擊。因為那不只是感情的斷裂,也象徵了被一個嚮往的世界狠狠地驅逐。

慶幸當時已經接觸身心靈一陣子,雖然一開始彷彿溺水一樣痛苦掙扎,甚至以為自己再也好不起來。但隨著一路的梳理和陪伴自己,破碎的內心已經好好地被撿拾、療癒,現在想起來已經沒有怨恨,而是微笑地祝福和同理。

***

一眨眼過去,我也到了大叔當時的年紀(搞不好還更大一點),現在和這位一起小酌的朋友,也都是別人眼中「懂吃懂玩懂生活的人」。

「有時候想起,現在的我擁有的能力,到底有沒有超越當時的他?」我說。

「為什麼會想超越他啊?」朋友好奇問。

「說『超越』有點不精確,因為我並沒有想要和他競爭的意思。」

「單純是這些年來我意識到,曾經這麼死心塌地談這場戀愛,不是因為我有多愛他,而是他代表了『我渴望的人生』。我只是想透過緊緊抓住這個人,來滿足自己無法達成的缺憾。」

「我只是想知道,現在的我完成了當年的心願沒有。」

***

我們有時候迷戀一個人,不完全是因為對方,而是投射了尚未實現的渴望在他身上──以為只要佔有了這個人,就可以擁有失去的一塊拼圖。

但也因為這份投射,忘了把寶貴的能量留在自己身上,好好養出這一塊未滿足的渴望。而是花太多能量在緊緊抓住對方,希望對方不要離開我,我才不用面對那個「什麼都不是」的自己。

***

然而,這麼多年我也逐漸明白,要用盡全力狠狠抓住的,不是愛,而是恐懼。

當我自己也能擁有這份知性而有趣的世界時,不需要守在原地等候他人來餵養,帶我去見世面。有我在的地方,就是一場約會。

***

詳細的內容,收錄在Podcast EP 128 〈靈性日常|感情的舊傷,藏著內心的渴望〉。

單集連結下收,或歡迎於Apple Podcast/Spotify/Youtube搜尋「柚子甜剝心事」收聽最新一集EP128。

Apple Podcast

Youtube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童年,本我輪的創傷記憶

記得我在錄某支教學影片的時候提到,做能量療癒的時候,最多狀況的幾乎都是心輪和本我輪。 那股沉重、混亂、稠膩、黝黑的感覺,有時候不用接觸身體,手心一靠近就一陣刺麻感傳上來。 處理這兩塊脈輪經常需要對話,不是人與人的對話,是能量與能量的對話。輕柔地靠近它,觀察它,傾聽它,試探它,有時候需要狠一點打開淤塞,有時候需要耐心等待讓能量滲透,有時候需要安撫勸慰,讓防禦打開,深深覺得脈輪就像人一樣,只是比人還誠實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我們最後想愛上的人,是自己

身心靈有一句話說:先愛自己,才有能力愛人。   愛自己的修練是一條長路,就跟愛人的能力一樣,內在層次成長,愛的細緻度也會有不同。我夠愛自己嗎?幾年前我還蠻肯定的,但隨著時間遞延,我只敢說,我對自己的覺察蠻足夠,但經常流於嚴厲,以至於愛自己的能力沒有隨著成長,反而成為會挑剔自己的人。
Read More

我的修行系統

。我的修行系統是薩古魯的瑜珈,就是《薩古魯談業力》的那位。喜歡看影片的可以看他的YT頻道、喜歡文字的可以看書,我個人非常喜歡《薩古魯談業力》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香料是你內在的樣子

內在確實就像一座花園,不是只有光鮮亮麗的玫瑰、百合、水仙花可以盛開。那些有刺有葉、張牙舞爪、很有個性的花草樹木,一樣可以綻放。因為在最深的土壤裡,它們的根是彼此連結的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