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在錄課程,抽到一張很共時的牌。牌義的解讀是:「容易為了維持表面和平,捨棄對等的交流。」
最近剛好挖掘到這個課題,我意識到自己很常躲在「隨和」的盔甲後面,閃避自我主張,會表面上說沒關係,我還OK,甚至還會自我哄騙是在為別人好。
比方說今年初發現租屋處的冰箱已經老舊了,不定時會發出一聲啪的噪音。不到造成困擾的地步,大概就像手指上的脫皮,不痛也不礙事,但總在看見時提醒著你要去剪它。
其實這件事的SOP很簡單,連我這個租屋初心者都會:跟房東反應,請房東找人來修或買新的,完畢。
結果連這麼毫無支線的申訴流程,我都拖拖拉拉大半個月,確定冰箱不會自己好(冰箱是有內建自癒裝置嗎?),才很不好意思的私訊房東說,還要解釋這聲音會讓我睡不好,結果房東阿莎力地說,好,我幫你換台新的。
然後這一換又換了大半年沒消息。
***
我這小劇場旺盛的人,發現沒消息就開始各種編織揣測。是忘記嗎?還是其實不想幫我換?是覺得冰箱太貴嗎?是想說我一個月房租才沒收你多少錢,換這個不划算嗎?是因為最近疫情,房東家裡生意受影響嗎?要不要等疫情過後再開口,不然房東經濟壓力也很大(是不是頭殼壞了,才會幫在台北有房產可以收租的房東擔心經濟壓力)。
或是換法子哄自己說,算了啦,我又不是很需要冰箱的人,而且我住的樓層很高,也不常在家,到時候還要在現場等送貨,還要想辦法把舊的搬下樓,麻煩死了,先等等吧沒關係。
這樣自以為貼心(又逃避)的拖了幾個月,冰箱在台北盆地的夏日,更加頻繁地哀嚎想退休,直到某天我終於清醒自己的荒謬,打開手機,再度敲幾個月沒消息的房東說,那個,要不你網路上幫我找一台,我直接下單,再從房租裡扣好了?
房東秒回說好啊,找了一台全新的給我,搬運費也加錢給司機沒關係,反正都從房租裡扣就好。
跟房東聊完,確認時間和搬運費,下訂,前前後後半天就聯絡完畢,在電腦前舒了一口氣之後,我忍不住反問自己,這幾個月到底在糾結什麼。
看起來好像很貼心、很為別人著想、甚至好像還很為自己著想,實際上是因為內心深處,「覺得提出要求會被討厭」。
***
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讓我覺得,「敢要求」的人是麻煩鬼,會讓別人覺得你貪心又難相處,在背後說你閒話──而我非常不想在身上被貼這種標籤,所以一方面好像很貼心在幫對方著想,一方面說服自己妥協,但說穿了,這只不過是一種內在交易。
我在用自己的不舒適,來交換別人覺得「我很棒」的印象。
***
但事實上,真的有必要嗎?先別說這種交易常常只是腦補,以這次冰箱的為例,房東是真的願意幫我換的,只是太忙忘記,或是太懶,但只要提出一個他方便、我也簡單的方法,事情馬上解決。
又或者就算房東不願意,但家電老舊是事實,我就算拚一張「好房客」的標籤,房租也是半毛沒打折,理智上我完全理解,但實際上遇到該開口的時候,又被「不敢要求」的恐懼困住,連打字都要斟酌半天。
這是不是就像牌卡說的:為了維持表面和平,捨棄對等的交流呢?
***
同樣的內在交易,我們日常面對家人或伴侶的時候,也常常如此。
因為不想吵架,所以乾脆不說了。
因為講真正的理由會沒面子,所以裝作不在乎。
因為表達需求就等於攤開自己的脆弱,所以牙一咬說沒關係。
我們在放棄「說」的那一刻,好像很寬容、很大度、甚至很悲壯,覺得說了沒用,但真正深層的原因是,我們害怕對方看我們的眼光。
不想吵架,是不想被當成不理性的人。
不想講真正的理由,是不想被當成小心眼的人。
不想表達需求,是不想被對方看見連自己都鄙視的脆弱面。
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這個傾向,只是有些人被親近的人看見會在意,有人被剛認識的人看見會在意,有些人被所有的人看見都在意。
如果能夠意識到,我們並不是真的這麼「好人」,而是覺察到,「好人」後面,隱藏的是「怕被討厭」,那才有機會改變。
***
我必須得說,正因為這個原因,我越來越慶幸自己開了脈輪一年療癒計畫。
因為我幫自己抽牌的機會並不多,但為了每週都要錄一支影片,我必須每週為自己解一個書上指定的課題。而這些課題很多我都沒想過,而順著脈絡,一週一關的突破,我還真的慢慢瓦解了根深蒂固的東西。
就像在同學的課堂作業上,我也看到很多人寫說:平常根本不會去面對這些課題,但每週跟著進度走,牌是自己抽的,牌義也就這樣明白地攤在眼前,逃無可逃,於是一邊練習解牌,一邊讓這樣的覺察帶回日常生活,開始改變原本的行為模式,效果因此比一次性的諮詢更加綿延悠長。
包括我自己都是。偶爾幫自己解一次,是過一個大關卡。每週幫自己解一次,是長期的調養。
我很期待明年此時的自己。
Photo by Susanna Marsiglia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