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旅居筆記|旅行,找回「自我照料」的能力

入境金門72小時,在IG限動美照連發,但說到寫貼文,腦袋卻空白了三天。

最近的一個月內旅行了這麼多地方,如果說尼泊爾是靈性之旅、曼谷是美食之旅,那金門呢?可能是生活之旅吧?

***

在金門,我一個人住偌大的百年閩式古厝,也幫民宿主人一點小忙──洗曬被單、餵餵貓。很愜意,也很療癒。

金門四月多霧,早上起來若看到天空飄著薄雨,睡意頓時全消,三步併作兩步跑去前院收床單。

但有時也滿地金黃,豔陽把棉質織品曬得發脆。抱著折疊好的大件毛巾,拿去儲物間歸位,還會偷偷吸著太陽的味道。

夜晚村落裡悄然無聲,無聲便無事,早早回房睡覺。

***

關上厚實古老的木門,拴上門閂,獨自走過天井。

這條路,百年前住在這裡的人睡前也必須走吧。

我抬頭看看上弦月,她也曾陪伴在這度過童年的人、在這成家立業的人,在這晃著搖椅守著兒孫歸來的人。

那些人離開了,而我來了,之後理所當然,我也會離開。

日子就是這樣,歲月的刻痕在金門,好像變成了可觸碰的模樣。

***

這幾天,沒做什麼大事,可是一件一件曬著床單、把細瑣雜物安放在房間順手的位置、太多外食就帶自己買新鮮蔬果和優格。

渴望了解歷史就去聽充滿故事感的導覽、想讓身心有更飽滿的活力,就在天剛亮時,在滿是裂痕的前院石板地上鋪開瑜伽墊練瑜伽、在古老村落與傾頹老屋間晨跑。

我竟然覺得比在台北認真賺錢、拼命產出作品的時候、物質要什麼有什麼的時候,還更接近「豐饒的喜悅感」。

***

起初我以為主因是「活在大自然」、「不用腦工作」以及「新鮮感」,但好像是,似乎也不是。

這些元素當然很重要,可是我也遇過很多人在這三者齊備的時候,還是感受不到內在喜悅,甚至覺得生活不方便、要買什麼都要騎車、店早早就關了好麻煩、老屋不如都市裡的大樓光鮮亮麗、一個人在偌大的房子裡有點怕。

中間似乎有什麼重要的黏著劑,把這三者串在一起,才讓人感受到豐饒的喜悅。

我後來找到了,那就是「自我照料」。

***

旅行是脫離舒適圈的過程,既然把自己拋入陌生環境,就必然有身體或精神上的擦撞。

一點一點收拾那些擦撞,重新把自己安頓好--哪怕只是體貼自己吃不慣重鹹又高碳水的外食,早上收拾包包前,幫自己丟顆剛買的橘子;或是在隨身的保溫杯裡,放幾朵金門在地的乾燥菊花,讓路上有溫潤的茶水可以喝。

那是一種「過日子」的能力,也就是「自我照料」的能力。

***

我在〈調頻許願術〉裡提過,「自我照料」是一種很強的能量,甚至鼓勵上課的同學,如果想要快速實現,願望都要和「自我照料」的目的綁定。

而就算我沒有特別的願望要許,把「自我照料」融入生活裡,也是一種強大的「好好調頻」──即使我沒有了不起的產出、沒有賺什麼錢,甚至沒有特別去吃什麼美食、跑很多了不起的景點、我還是覺得滿滿的滋養和喜悅。

***

而在日常生活中,為什麼「自我照料」這麼難辦到,一部分的原因就是「太方便、太舒適、精神和身體的擦撞太少」

平常下樓就買得到東西、需要什麼都知道哪裡找、每天做什麼都是例行公事、對話都預料得到下一句。

同樣的軌跡和最少的擦撞,會讓日子似乎很安全,卻也因為這些理所當然與方便,讓我們無意間放棄「自我照料」的能力──最後徒有物質豐足的假象,卻離「喜悅」的滋養越來越遠。

***

意識到這點之後,我也在內心期許自己:即使之後回到老地方,也要帶回這樣的養分──自我照料的能力。

如果哪天我忘了,那就提醒自己繼續上路:帶自己去旅行、去新地方、新的事物、認識新的人。

因為我希望記得,這種讓人容光煥發的本能。

***

(圖為在民宿「時苑」客廳寫稿的一景,老闆超級會打理老宅,每個角度都美到可以看著發呆忘記時間)

(IG追蹤「柚子甜」有限動分享金門景點,也有收錄在精選動態「金門2024」)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尼泊爾旅行筆記:二見庫瑪麗活女神

某位前庫瑪麗,曾經在退位後受訪提到,她平常雖然像是普通人,但擔任庫瑪麗時,只要穿戴上聖物之類的東西,就會有一股神秘力量進入她身體,自己會變成另一個人。 我的理解就是,她們當下會轉為一個載體,成為神秘力量的管道。 與其說我對庫瑪麗深深愛慕,不如說我被她背後承載的那股強烈的靈氣折服,完全拜倒在那股深邃的穿透力之下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