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花錢也是一種調頻!購物前我們內心思考了什麼?

雙十一剛過,有沒有趁機大買一波呢?我身邊就有不少平常不太花錢的朋友,破例在雙十一購入想要很久的東西。

雖然我平常秉持少物生活主義,但也沒有一定認為「不買」比「買」更好。相對的,如同我在〈金錢戀愛課〉經常告訴同學:「花錢的時候,內心乘載著什麼頻率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
***

這集的Podcast,我來分享雙十一時的一個經驗:

有一個想買一陣子,但一直遲遲未下手的靈性商品,想說要不要趁免運的時候買下來。

但正這麼打算的時候,我突然想到今年去花蓮無思農莊,帶回來的活鹽麴最近用完了。

這罐活鹽麴真是料理神物,直接取代鹽使用,可以讓平淡無奇的料理增添滋味,以至於很快就見底。但我一直忘記要去網購補貨,乾脆就趁想在想到順便購入好了。

然而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東西,也都不貴,要兩個都買下來也行。

可是當下我卻猶豫了──不是捨不得花,而是我內在感覺哪裡「卡卡的」。

***

我平常不是刻意少物,而是真心感覺到「那些你擁有的物品,都是要花能量照顧的」,就算塞在角落忘了它的存在,雜物依舊會像個背景程式一樣消耗我們的能量,所以不喜歡持有太多東西。

一次購入兩件商品,對我的生活來說有點太多了。

但是如果二選一,我要買的是可以提升能量的「靈性商品」呢?還是對身體好、友善環境、又能支持小農的「農產品」呢?

大概思考三秒之後,我選擇了後者。

***

原因是,依照我長年體驗過各種能量商品的經驗,「身體」和「心靈」狀態才是決定磁場的關鍵,好好滋養身心,效果遠遠勝過於披披掛掛能量商品。

我完全可以靠好好吃飯、好好睡覺、更投入靜心修行來達到「好能量」,沒有非得靠這件商品不可──而且我手邊已經有功能類似的東西,並不是一件都沒有得用。

我如果花錢買了,知道自己背後多多少少會帶著「課題外包」的頻率,好像只要用了它,我就不用那麼時時刻刻安定自己、專注當下,而是覺得「反正能量商品會幫助我穩定」,這樣反而離好頻率更遠。

***

但是相對的,購買好的農產品,卻是可以支持我更加「好好吃飯」、享受做菜的樂趣。加上我自己沒有能力做出活鹽麴、也沒有辦法靠其他方法幫助友善環境的小農。

這筆錢花下去時,背後是帶著「自我照料、支持土地」的善意,也是我希望創造的金錢頻率。

於是我在那一刻,好像通過了什麼內心的關卡,心情愉快地下了單,放下對靈性商品的執著。

***

當然,這篇並不是要講買靈性商品絕對錯、買小農商品就絕對好。

而是我們過去在花錢時,往往考慮到的只是有沒有省到錢、CP值如何;又或者是執著在「買」會不會浪費錢、「不買」會不會錯失機會。

但如果我們更細微地去覺察「花錢背後的思考」,選擇真正想要的頻率去花,那我們就不只是花錢,還是在「調頻」。

下次不管是「買」或是「不買」,都有意識的覺察背後所帶的頻率,它會決定我們的金錢磁場,也會決定我們未來。

***

🍀單集Podcast連結歡迎於Apple Podcast/Google Podcast/Spotify/Youtube搜尋「柚子甜剝心事」收聽第104集〈靈性日常|好好花錢也是一種調頻!購物前我們內心思考了什麼?〉

===========
☆ 好好生活好好調頻
☆ 覺察成就幸運體質
☆ 柚子甜剝心事
臉書:YS Tian
IG:柚子甜
Podcast:柚子甜剝心事
===========

You May Also Like
Read More

自由工作者的疫情閉關

私下跟不少自由工作者有聯絡,知道很多人都很抓狂,只是沒有表現出來,默默地沉潛著,消化內心灼人的焦慮。   也在〈脈輪一年療癒計畫〉的同學回饋裡,看到很多人說疫情影響工作和收入,在家非常恐慌,原地打轉著不曉得怎麼辦,靠著翻牌卡和自己對話,多少得到了方向和安慰(剛好第一波療癒的就是代表紮根的海底輪)。
Read More
Read More

支線劇情的力量:你需要的東西,可能都在彎路上

身為心靈工作者,「找不到人生方向」絕對來諮詢問題的前三大排行榜。 通常來諮詢的人,都很想知道幾件事: 「我到底適合做什麼?」 「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,什麼才是我的天命?」 「我做事情都半途而廢,連興趣都無法培養,怎麼辦?」
Read More
Read More

柚子的調頻日常

關掉螢幕、蓋一塊布,視覺上會讓我意識到「那裡有個阻隔」,雖然拿掉很容易,但足以提醒我:「你確定現在要用電腦嗎?還是再緩緩?」
Read More
Read More

資訊焦慮,源自於忘記生活

前陣子和朋友見面,聊完公事之後,他好奇問起我的〈情緒光影卡〉的各種細節。   我跟他解釋說,這是以「情緒」為主體設計的牌卡,我們很多人害怕情緒,其實情緒沒有絕對的好壞,過度或不足才會成為「負向」,但只要適度的覺察和調整,就可以平衡為「正向」,甚至更進一步,還可以透過情緒去覺察內在的課題。
Read More